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钺的意思、秉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钺的解釋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詩·商頌·長發》:“ 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漢書·終軍傳》:“大将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钺(bǐng yuè)是漢語古典詞彙,本義指手持斧钺,引申為掌握軍事統帥權或象征威儀。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1. 秉:甲骨文字形像手持禾穗,《說文解字》釋為「禾束也」,後引申為執持、掌握之意(《漢語大詞典》)。
  2. 钺:古代兵器,青銅或玉制斧形器具,《周禮·夏官》載「钺以金飾,王階之威」,既是作戰武器,也是祭祀禮器與刑具(《古代兵器通論》)。

曆史語義演變可分為三層:

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文學創作,屬典型的書面雅言。

網絡擴展解釋

“秉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秉”意為手持、掌握,“钺”是古代一種長柄斧形兵器,象征權力。組合後字面指“持斧”。

  2. 引申含義
    借指掌握兵權或軍事統帥權,常用于形容将領或帝王統率軍隊的權威。


二、曆史文獻出處

  1. 《詩經·商頌·長發》
    記載:“武王載斾,有虔秉钺”,描述周武王持钺征伐,體現軍事權威。
  2. 《周禮·夏官·大司馬》
    提到“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钺”,說明钺作為軍權象征在禮儀中的使用。
  3. 《文選·張衡·西京賦》
    以“蚩尤秉钺”形容戰神蚩尤的勇猛形象。

三、象征意義


四、現代應用

常見于曆史文獻解析、古典文學研究,或作為文化符號出現在特定場合(如總統府匾額“秉钺三江”,代指統轄長江流域的軍政權力)。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百諸侯邴魏補弊不采裁答蠶叢鳥道除釋麤書眈視地産東陽守度蛨虴風棹跗萼改操狗骨頭還聲花源火媒互溶洊經椒糈接耳交頭咔嚓犂途鹵水率更令緑玉君芒硝媢恨馬醫模塊内荏牛衣歲月朋俦潑野撲罰千裡塵蚑行犬兒髷髻辱駡善策山臯神漢涉趣石棺使幕授意私乘松柏後雕歲醪天宦田器替差通微圖瓦盧威迫委蕤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