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耿耿於怀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愜,至今耿耿於心。”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五回:“所惜者,幼为奴隶学问所误,於国民责任,未有分毫之尽,以是耿耿於心,不能自解。”
“耿耿于心”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心中存有牵挂或遗憾,长时间难以释怀,常带有对某事的深切在意或忧虑。其近义词为“耿耿于怀”,反义词包括“不足介意”“置之度外”等。
“耿耿于心”强调情感上的持续牵绊,需结合语境区分其表达的是遗憾、愧疚还是执念。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心怀鬼胎”等贬义词汇混淆。
《耿耿于心》是一个成语词组,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某个人或某种情感感到十分牵挂、关切,无法释怀或忘怀。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传统的拆分方式是“耳(ěr)”和“心(xīn)”,分别表示“耳朵”的部首和“心”的部首。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学而》一章:“耿耿于怀,恐伤害人也”,后来衍生成为《耿耿于心》。另外,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耿耿於心」,保留了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形态。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不同,字形会有所变化。以《耿耿于心》为例,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是「耕耕于心」,其中的「耕」字表示心思纠结、牵挂,与现代的「耿」字有着相似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耿耿于心》的例句:
1. 他对过去的错误一直耿耿于心,无法释怀。
2. 她因为被背叛而对爱情的伤害耿耿于心。
3. 这个国家的失败仍然让人民耿耿于心。
以下是一些与《耿耿于心》相关的词语:
1. 组词:耿耿不寐(形容夜不能入眠)、耿耿于怀(形容心事重重)、耿直(形容人性格直爽)。
2. 近义词:挥之不去、念念不忘。
3. 反义词:释怀、忘怀。
以上便是关于《耿耿于心》的一些相关信息。该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是情感表达中常用到的精美词语。【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