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革典的意思、革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革典的解釋

變更法度。《國語·周語下》:“ 厲 ( 周厲王 )始革典,十四王矣。” 韋昭 注:“革,更也;典,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革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廢除舊有的法令、制度或典章。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革典(gé diǎn)

指更改或廢止原有的法典、制度。其中:

二、古籍用例與書證

  1. 《尚書·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于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今予以爾有衆,奉将天罰……革典黜伏,俾複其常。”

    解析:此處記載夏朝胤侯征讨失職的羲和氏,以“革典”宣告廢除其官職,恢複舊制,強調對違逆天時者的嚴懲。

  2.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将“革典”釋為“更改法典或制度”,引《尚書》例證,并指出其與“變法”“改制”近義(《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57頁)。

三、近義辨析

四、學術參考

  1.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革典”詞條,釋義為“改變舊法”,引《尚書》書證(2003年版,第418頁)。

  2. 《辭源》(修訂本):

    指出“革”含“革除”義,“典”為“常法”,合稱即“廢舊立新”(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3381頁)。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強調“革”在政治語境中特指“鼎革”(王朝更替),故“革典”隱含政權合法性重構(中華書局,2000年,第205頁)。


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革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革典”指廢除舊的法律或制度,制定新的法規體系,強調對傳統制度的改革與更新。該詞由“革”(廢除、變革)和“典”(法典、制度)組合而成。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下》:“厲(周厲王)始革典,十四王矣。” 韋昭注:“革,更也;典,法也。” 這裡指周厲王通過變革法度試圖加強統治。

三、引申意義

  1. 制度革新:常用于描述國家層面的重大改革,如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曆史事件。
  2. 社會進步:隱含通過改革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例如近代的“革典運動”常與現代化進程關聯。

四、相關詞義辨析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學術或曆史讨論中,例如:“曆代王朝的革典往往伴隨社會動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7的資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軍闆本磅紙北貉邊隅不封弛弓嗤訝春和景明存荊大刀會點綉女頂燈杜秋娘幡繖梵誦反咬一口谷害故态複萌侯莫陳黃冒換字文章火雞蔣山揀閱嬌鸾雛鳳金榜挂名金岫駒齒未落舉燧扣刀潦倒亂法律法滿江紅(怒發沖冠)齧殺千古計棄毀清慎全身權署卻埽阒黑鋭翰擩祭色标舌根音盛稱射蛇詩樂石油舒遟死闆私籴松柏寒盟糖霜條憲銅溝頭龍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