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潔病 ”。過分講究清潔的一種心理病态。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米芾 ﹞有好潔之癖……久之,亦自遷坐于衆賓之間,乃知潔疾非天性也。” 宋 無名氏 《道山清話》:“人問 邵堯夫 :‘人有潔病,何也?’ 堯夫 曰:‘胸中滞礙而多疑耳,未有人天生如此也。’”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廉夫 興發,脫妓鞋,置酒盃其中,使坐客傳飲,名曰鞋盃。 元鎮 ( 倪元鎮 )素有潔病,見之,大怒。” 明 謝肇淛 《文海披沙·潔疾》:“古今有潔疾者,莫如 庾炳之 、 王思微 、 米南宮 、 倪元鎮 。”
“潔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jí,其核心含義指過分講究清潔的心理病态,亦稱“潔病”。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核心
指對清潔程度過度苛求的心理狀态,甚至達到病态程度。例如:宋代米芾(著名書畫家)因“好潔之癖”聞名,曾因他人觸碰自己的物品而反複清洗,但後來逐漸修正此行為,說明潔疾并非完全天性。
詞源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宋代《雞肋編》和《道山清話》均記載相關案例,并分析其成因:“胸中滞礙而多疑”,認為潔疾源于心理上的偏執與疑慮。
“潔疾”強調心理層面的病态清潔需求,而非單純的身體潔淨。其古代用例多用于描述文人名士的特殊癖好,現代則可從心理健康角度進一步探讨。
《潔疾》這個詞在漢語中指的是身體上或精神上的不潔,通常指嚴重的疾病或罪惡。
《潔疾》由“水”部首和“疒”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潔疾》一詞最早來源于《周禮·春官·仲春》:“祀有潔疾,則釋之。”潔疾在這裡指的是祭祀過程中若有人患病,則将其釋放,以保持祭祀的潔淨。
潔疾的繁體字是「潔疾」。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潔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字典。
1. 他患有一種潔疾,不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而且心靈也充滿了黑暗。
2. 這個社會存在着各種潔疾,我們應該努力改善社會風氣。
清潔、病疾、潔癖、肮髒等。
不潔、污穢、疾病等。
純潔、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