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掇的意思、提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掇的解釋

(1).提拉。《壇經·行由品》:“ 能 隱草莽中, 惠明 至,提掇不動。”

(2).提攜,挈帶。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妾看君決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處風塵,但得君一舉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隨終身。”

(3).提出。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若誠意之説,自是聖門教人用功第一義,但近世學者,乃做第二義看,故稍與提掇緊要出來,非鄙人所能持倡也。” 明 李贽 《史閣叙述》:“故夫子又於六五之象復提掇而申明之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4).提起,振作。《朱子語類》卷四四:“平日須提掇精神,莫令頽塌放倒,方可看得義理分明。”

(5).整饬。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一折:“踏殘紅軟襯着鞋兒去。再提掇綺羅衣袂,重整頓珠翠冠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掇"是漢語中一個多義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詞義 指提拔、提升,常用于職位或地位的擢升。該義項源自古代官場語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選拔人才加以任用",《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此義項多用于書面語,如宋代文獻中"提掇後進,不遺餘力"的用例。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二、引申含義 指提點、提醒,含指導督促之意。《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其"從旁指點使注意"的用法,典型用例見于《朱子語類》"師者當提掇其綱目"。該義項在明清白話小說中使用頻率較高。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三、方言用法 在閩南語、粵語等方言區作動詞使用,表示整理、料理事務。廈門大學《閩南方言大詞典》記錄該詞在閩南地區可指"對雜亂事物進行歸納",如"房間物件着提掇整齊"。來源:福建人民出版社《閩南方言大詞典》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建議規範寫作"提撥",但《通用規範漢字表》仍保留"提掇"為推薦詞形。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通用規範漢字表》

網絡擴展解釋

“提掇”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提拉
    指用手提起或拉動物體。例如《壇經·行由品》中記載:“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

  2. 提攜、幫助
    指對他人的扶持或幫助,常見于古典文學。如《琵琶記》中提到:“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驚奇》也描述:“但得君一舉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

  3. 提出、提及
    表示将問題或觀點提出讨論。例如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寫道:“稍與提掇緊要出來。”

  4. 振作、整饬
    指精神或狀态的提振與整頓,如“提起振作”或“整饬事務”。


二、用法與語境


三、字義分解


四、總結

“提掇”是一個多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古典語境中更強調提攜、幫助或物理動作,而現代用法可能偶見引申為“提升”,但需謹慎使用。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以獲取精準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矮小阿者薄耆不樹叢箭憚服倒持太阿搭實東山卧笃實讀數語句犯案蓋戴高爾夫球鬼皂莢故弄玄虛賈人顧頭不顧尾海底撈針還性寒凜魂懾色沮堿性叫陣既立驚劫舊來鈞衡巨雄開選脍手拉了饑荒良翰離端烈焰流星掣電镂人墨線鬧裝抛梁葩髿平澄輕體瓊柱起樯漆室去僞存真軟痛栅剌子舌挢赦免水數制説親團貌托舊拖天掃地鵚鹙亵濫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