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無拘無束 ”。 明 袁宏道 《叙陳正甫<會心集>》:“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
“無拘無縛”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ú jū wú fù,屬于ABAC式結構,形容自由自在、毫無牽挂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不受任何約束或限制,身心完全自由,與“無拘無束”同義。例如:山林隱士的生活狀态常被描述為“無拘無縛”。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叙陳正甫〈會心集〉》:“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袁宏道借此表達隱逸生活的自然之趣。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脫離世俗規則後的灑脫感。例如,可形容藝術創作中的自由表達,或隱居者的生活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明代小品文或袁宏道的作品集。
無拘無縛是指沒有任何束縛、限制或約束的狀态,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動或表達自己。
無拘無縛的拆分部首是無和缶,總計9個筆畫。
無拘無縛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大宗師》,形容人不受物質利益、聲望地位等的約束,自由自在地生活。
繁體字為「無拘無縛」。
古代寫作為「無拘無縛」,字形略有差别。
他過着無拘無縛的生活,沒有壓力的束縛。
無畏、無私、無限、無量、無敵。
自由自在、無拘束、無約束、無拘無束。
束縛、約束、受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