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萍的意思、浮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萍的解釋

[duckweed] 舊大陸的一種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須根。可入藥

詳細解釋

(1).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種草本植物。葉扁平,呈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須根,花白色。可入中藥。 三國 魏 何晏 《言志》詩:“豈若集五湖,順流唼浮萍。” 晉 劉伶 《酒德頌》:“俯觀萬物擾擾,焉如 江 漢 之載浮萍。” 巴金 《蘇堤》:“左邊的水面是荷葉,是浮萍,是斷梗密層層的一片。”

(2).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變化無常的人世間。 漢 王褒 《九懷·尊嘉》:“竊哀兮浮萍,汎淫兮無根。”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詩:“相看萬裡外,同是一浮萍。” 明 梁辰魚 《四時花·懷金陵舊知》套曲:“嘆行藏,頻看鏡,大都塵世總浮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滄溟蔡姬》:“僦居窮巷,托迹浮萍。” 老舍 《四世同堂》九:“既無父母,她願妥定的有個老家,好教自己覺得不是無根的浮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萍,漢語常用詞彙,兼具植物學特征與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浮萍(拼音:fú píng)

指一類漂浮于水面的小型草本植物,無根或具短根,常隨水流漂泊不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特性

    屬浮萍科(Lemnaceae),葉狀體扁平,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單生或連體,下方垂生細根。繁殖方式以無性分芽為主,生長迅速。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3卷,科學出版社。

    查看植物學分類(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線上)

  2. 生态習性

    廣泛分布于池塘、稻田等靜水域,對水質敏感,可作為水體富營養化指示物種。

    來源:《水生植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文化象征與文學意象

  1. 漂泊無依

    古典文學中常以浮萍喻人生漂泊,如白居易《答微之》:"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

    全唐詩數據庫(搜韻網)

  2. 身世渺茫

    道教典籍《無能子》以"浮萍"喻生命短暫:"人生如浮萍,汩沒于波濤。"

    來源:《道藏·無能子》,文物出版社。


四、權威詞典釋義


五、科學名稱與分類


以上釋義綜合植物學特征、文化隱喻及權威辭書定義,涵蓋語言、文學、生态多維度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浮萍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水域的小型浮生植物,具有多重含義和用途,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1. 形态結構
    浮萍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背面呈淺黃、綠白或紫色。其根為白色絲狀,長約3-4厘米,垂生于葉狀體背面。繁殖能力極強,通過側芽形成新個體,常成片覆蓋水面。

  2.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分布于水田、池塘等靜水區域,耐寒性差,高溫易導緻死亡。

二、實用價值

  1. 經濟用途
    作為優質飼料,可用于喂養豬、鴨及草魚。

  2. 藥用功能
    全草可入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皮膚瘙癢及水腫。外用可煎水洗治燒傷、癬瘡。

三、文化象征

  1. 文學意象
    因隨水漂泊的特性,常被比喻人生無常或身世飄零,如文天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紅樓夢》中亦以“浮萍心性”形容性情不定。

  2. 哲學隱喻
    象征無根狀态,反映對安定歸屬的渴望,如老舍《四世同堂》用“無根的浮萍”表達漂泊感。

四、其他特點

如需更詳細分類學或臨床應用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吳闆渚褒禅山卑躬奔走相告撥天關駁文不可向迩熾強初頭喋嗫杜口絕言芳草鮮美風磨感恩多高大上過馬弘新吼駡花兒匠毀舟為杕驕骢精油金華洞進用九埏積言匡裨葵花老媳婦樂婦撩洗淩虛沒意思蒙瞽盟詛沒齒不忘臬府橋路豈敢窮年累歲戎伍聲聞試想豎笠說然套調特急痛痛快快頭昏眼花往臉上抹黑聞風遠揚文談銜辭飨奠纖屑誵譌小有斜紅鞋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