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ckweed] 舊大陸的一種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須根。可入藥
(1).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種草本植物。葉扁平,呈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須根,花白色。可入中藥。 三國 魏 何晏 《言志》詩:“豈若集五湖,順流唼浮萍。” 晉 劉伶 《酒德頌》:“俯觀萬物擾擾,焉如 江 漢 之載浮萍。” 巴金 《蘇堤》:“左邊的水面是荷葉,是浮萍,是斷梗密層層的一片。”
(2).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變化無常的人世間。 漢 王褒 《九懷·尊嘉》:“竊哀兮浮萍,汎淫兮無根。” 唐 杜甫 《又呈窦使君》詩:“相看萬裡外,同是一浮萍。” 明 梁辰魚 《四時花·懷金陵舊知》套曲:“嘆行藏,頻看鏡,大都塵世總浮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滄溟蔡姬》:“僦居窮巷,托迹浮萍。” 老舍 《四世同堂》九:“既無父母,她願妥定的有個老家,好教自己覺得不是無根的浮萍。”
浮萍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水域的小型浮生植物,具有多重含義和用途,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形态結構
浮萍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背面呈淺黃、綠白或紫色。其根為白色絲狀,長約3-4厘米,垂生于葉狀體背面。繁殖能力極強,通過側芽形成新個體,常成片覆蓋水面。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分布于水田、池塘等靜水區域,耐寒性差,高溫易導緻死亡。
經濟用途
作為優質飼料,可用于喂養豬、鴨及草魚。
藥用功能
全草可入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尿消腫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皮膚瘙癢及水腫。外用可煎水洗治燒傷、癬瘡。
文學意象
因隨水漂泊的特性,常被比喻人生無常或身世飄零,如文天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紅樓夢》中亦以“浮萍心性”形容性情不定。
哲學隱喻
象征無根狀态,反映對安定歸屬的渴望,如老舍《四世同堂》用“無根的浮萍”表達漂泊感。
如需更詳細分類學或臨床應用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