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燭的意思、官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燭的解釋

公家供給、供官吏辦公用的蠟燭。《初學記》卷二五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巴祇 為 揚州 刺史,與客坐闇中,不然官燭。” 南朝 陳 徐陵 《謝敕赉燭盤嘗答齊國移文啟》:“方其寵錫,獨有光前,官燭斯燃,更慙良史,宵光可學,乃會耆年。” 唐 杜甫 《台上》詩:“何須把官燭,似惱鬢毛蒼。”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中有家問,即令滅官燭,取私燭閲書。閲畢,命秉官燭如初。” 清 趙翼 《七十自述》詩:“奎堂校士春蠶葉,官燭修書秋兔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古代公家為官吏提供的辦公用蠟燭。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記載的揚州刺史巴祇事迹,唐代杜甫《台上》詩“何須把官燭”也印證了這一實物用途。

  2. 引申比喻
    作為成語時,取“官”象征權力、“燭”象征光明,組合後比喻官員家庭的顯赫地位與繁榮昌盛。此用法更側重對權勢門第的象征性描述。

二、曆史演變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環境中:


如需查詢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典故案例,可訪問查字典網(來源1)或查閱《初學記》相關卷冊(來源3)。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燭的意思

官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官府、官員所使用的燭台或蠟燭。它通常用來比喻權力和統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燭的部首是宀(mián,宀字頭),筆畫數為8畫。

來源與繁體

官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官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官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隨着漢字的演變和簡化,官燭的現代寫法已經成為主流。

例句

1. 他提着官燭走進了宴會廳。
2. 官燭燃燒着,象征着權力的延續。

組詞

官燭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
- 官場(官員的活動領域)
- 燭台(放置蠟燭的台子)
- 官員(擔任政府職務的人)

近義詞

官燭的近義詞包括:
- 官燈(指在官署之中使用的燈)
- 官燭台(官府使用的燭台)

反義詞

官燭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一詞對應。但如果從比喻的角度考慮,可以說官燭的反義詞是「民燭」,代表民衆所使用的燭台或蠟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