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句的意思、隔句的詳細解釋
隔句的解釋
作賦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對仗。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又作賦詠其黑,有隔句雲:‘行到暗碧櫥前,必言吾過矣,吾過矣;坐向退光閤内,則稱某在斯,某在斯。’”
詞語分解
- 隔的解釋 隔 é 遮斷:隔開。隔離。隔絕。隔斷。阻隔。 相去有一段距離:隔壁。隔年。隔行(俷 )。隔岸觀火(喻見人遇到困難,漠不關心,采取觀望或看熱鬧的态度)。隔牆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離:隔閡。隔膜。隔心。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隔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文學體裁中的對仗格式(賦體)
-
基本定義
指古代作賦的一種格式,要求相隔一句對仗,即上下兩句之間插入其他内容後再形成對偶結構。例如宋代沈作喆《寓簡》中記載的例句:“行到暗碧櫥前,必言吾過矣,吾過矣;坐向退光閤内,則稱某在斯,某在斯”,其中“行到暗碧櫥前”與“坐向退光閤内”隔句對仗。
-
應用與演變
這種格式在賦體中常見,通過間隔對仗增強韻律感。後世文學研究也将其視為七言詩從“句句押韻”轉向“隔句押韻”的标志之一。
二、修辭手法(現代延伸義)
-
基本含義
指在叙述或講話中插入與原内容無關的語句,故意打斷原有邏輯,以增加語言趣味性。例如:“他剛說到關鍵處,突然隔句聊起天氣,聽衆都愣住了。”
-
作用與效果
通過突兀的插入制造幽默、懸念或強調後續内容,常見于口語表達或文學創作中。
補充說明
- 權威性差異:賦體相關的解釋在多個來源中重複出現(-4、6),但權威性較低;修辭手法的定義來自中等權威的詞典類網頁,可能為現代延伸義。
- 使用建議:分析具體文本時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古典文學術語與現代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隔句(gé jù)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句子中間停頓一下,對句子的結構和語氣進行調整。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隔:部首阝(邑)+ 隹,共4畫;
- 句:部首口,共5畫。
來源:
隔句這個詞起源于漢語中。它由兩個漢字組成,隔和句。隔意為分開、間隔,句意為句子。結合在一起,隔句就是指中間有間隔或停頓的句子。
繁體:
隔句的繁體字是「隔句」,保留了原來的形狀和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隔句」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的順序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說話喜歡隔句,增加了一些懸念和張力。
2. 這篇文章的風格很獨特,作者經常使用隔句來加強句子的表達效果。
組詞:
隔句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隔句的近義詞可以是"停句"或"斷句",都是指在句子中間停頓或切斷。
反義詞:
隔句的反義詞可以是"連句"或"順句",指句子間沒有間隔或停頓。
希望這樣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盡管問我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