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急辭的意思、急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急辭的解釋

古文辭中的促急之詞。常省文,有時隱含斥責之意。與“緩辭”相對。《穀梁傳·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辭也,過有司也。” 範甯 注:“辭中促急,不容日。”《穀梁傳·成公十五年》:“ 晉侯 執 曹伯 歸于京師。以 晉侯 而斥執 曹伯 ,惡 晉侯 也。不言之,急辭也,斷在 晉侯 也。”《穀梁傳·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辭也,不足乎日之辭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三章三》:“在己為形,被物為著。己之感物曰動,物之應感曰變。六‘則’字皆為急辭,而‘形則著,動則變’二層,尤是一串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急辭”是漢語中具有特定語用色彩的表達形式,其核心含義指語言表達中呈現急促、緊迫态度的措辭方式。根據《漢語大辭典》釋義,“急”表示時間緊迫或情緒焦躁,“辭”指言辭或表達手段,組合後特指在特定語境下為強調事态緊急性而采用的修辭手法或語言風格。

從構詞法分析,“急辭”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其中“急”作為修飾成分限定中心語“辭”的性質。據《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記載,此類詞彙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政論文章、法律文書等需強化表達張力的場景,例如:“此令急辭嚴正,不容延緩”。

該詞語的典型特征包括:

  1. 高頻使用短句式與感歎語氣
  2. 多搭配時間副詞(立、速、即刻)
  3. 常出現強制性情态動詞(須、務必)
  4. 語法結構上傾向省略非必要成分

與相近概念辨析:

在古典文獻中,《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已有“王急辭以拒”的記載,顯示其作為正式文體的曆史淵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建議在公文寫作、緊急通告等正式場合合理使用,避免日常交際中的濫用。

網絡擴展解釋

“急辭”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傳統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古文中的核心含義

  1. 定義:指古代文獻中表述急促、簡略的措辭,常省略細節并隱含批評或斥責,與詳盡平“緩辭”形成對比。
  2. 語源與例證:源自《穀梁傳》,如《成公七年》記載“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辭也”,範甯注解說這種表述因急促而省略具體日期。

二、現代引申用法

  1. 職場場景:指突然或急切地辭職,例如因突發情況未提前通知離職。
  2. 緊急事務:少數情況下可表示需立即處理的急事,如“家中有急辭需處理”。

三、使用注意

該詞從古代簡略表述發展為現代對突發離職/事件的描述,體現了語言的時代演變。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其特殊修辭功能,日常使用則需區分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北道瞋怒雨斥绌仇仇楚謡慈明無雙此問彼難村夫帶砺河山兒女返錦分地風谲雲詭副神經覆掩刮剌詭辯術軌符郭李诃梨子荷絲赫戯槐膏化胎化學肥料混漫魂懾色沮火宅僧拒門木拘囚空落落拉夏冷飕飕料鬼另冊林植六親麗正聘納破除迷信清羸情尚拳壇取诮荏菽熱軋鋭達觞肴社會地位生内時景實志思維簑衣天玺脫軌屋舍香俏項頭嘯傲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