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的意思、凡例的詳細解釋
凡例的解釋
[notes on the use of a book,etc.] 書前說明本書内容、體例的文字
詳細解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周公 之垂法,史書之舊章。”又《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稱嗣也,以繼好息民,謂之禮經” 杜預 注:“此言凡例,乃 周公 所制禮經也。”後因以“凡例”指體制、章法或内容大要,今多指書前說明本書内容或編纂體例的文字。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詩:“各滿深望還,森然起凡例。” 仇兆鳌 注:“森然起例,謂碑文體製。”《朱子語類》卷六六:“ 夫子 作傳,亦略舉一端以見凡例而已。”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禮樂》:“古人題旐及題墓必加國號,如曰‘ 唐 故’、‘ 宋 故’,所以表其為何代之人……此其凡例也。”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二:“自序門當屬叙述編譔體例及序,于卷首無自序凡例知之。”如:關于這部手冊的編寫體例,我們已經在“凡例”中作了說明。
詞語分解
- 凡的解釋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間(宗教或迷信的說法):凡塵。凡心。 所有的:凡年滿十八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凡是。 總共:全書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例的解釋 例 ì 可以做依據的事物:例證。例題。舉例。例句。例如。 規定:例外(不按規定的,和一般情況不同的)。體例。凡例。條例。破例。發凡起例。 按規定的,照成規進行的:例會。例假。例行公事。 調查或統計時指
網絡擴展解釋
“凡例”是書籍或文獻中用于說明編纂體例、規則及内容框架的綱領性文字,常見于家譜、方志、學術著作等。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作用
-
核心定義
凡例(fán lì)是書前說明編纂目的、結構、體例及使用規則的文字,又稱“譜例”或“例言”。例如在家譜中,它闡明入譜标準、時間斷限、資料來源等。
-
主要作用
- 規則指導:為編修提供統一準則,确保内容與形式的規範性,尤其適用于多人協作的編纂工作。
- 閱讀指南:幫助讀者快速理解書籍結構和使用方法。
- 學術價值:反映編者的學術觀點和編纂思想,為後世研究提供參考。
二、内容構成
凡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指導思想:如家譜編修強調的“詳今略古”“繼承創新”原則。
- 體例結構:說明全書篇章布局、圖表選用标準等。
- 規則說明:包括時間斷限(如家譜記錄的起止年代)、行文格式、資料來源等。
- 入譜标準:明确收錄或剔除内容的規則,如古代家譜對人物品行的要求。
三、應用場景
- 家譜:規定世系排列、人物收錄标準(如官職、德行)等。
- 方志:說明地域範圍、史料考據方法等。
- 學術著作:解釋術語定義、參考文獻引用格式等。
四、曆史與演變
- 古代側重:早期凡例多聚焦于“剔除規則”,如不符合倫理的人物不予入譜。
- 現代擴展:當代凡例更注重編纂思想的表達,并融入數據來源、版本設計等說明。
五、示例參考
《春秋》的凡例被視為經典,晉代杜預曾總結其“發凡言例”,成為後世編纂的範本。現代家譜凡例可能包含電子版使用說明,體現時代特色。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凡例應用,來源中的家譜編纂指南或方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凡例(fán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意思】凡例通常指引一項規則、手冊或文件的總則、概要或目錄。它是對細節事項進行梳理和說明的一種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凡例的部首是凡(幾刀刀),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凡例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經過多次發展演變現已成為現代漢字之一。
【繁體】「凡例」在繁體字中的書寫為「凡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凡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并無太大變化。
【例句】以下是一個使用凡例一詞的例句:請參閱本手冊的凡例部分,了解具體操作方法。
【組詞】凡例作為一個詞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若幹凡例、新凡例等。
【近義詞】和凡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總則、概要、目錄等。
【反義詞】沒有特定的反義詞可以與凡例對應,因為它是一個具體的概念。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