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麷的意思、撥麷的詳細解釋
撥麷的解釋
以手撥麥芽。喻事易為。《荀子·富國》:“取其将,若撥麷。” 楊倞 注:“麷,麥之芽蘖也,至脆弱,故以喻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公方在 巴州 營中,手舞大刀,單騎入陣,所向如撥麷埽籜。”
詞語分解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 麷的解釋 麷 ē 炒熟的麥子。 蒲草:“午其軍,取其将,若撥麷。” 筆畫數:; 部首: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撥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詞義
- 本義:字面指“用手撥開麥芽”。“麷”(fēng)指炒熟的麥子或麥芽蘖(麥子發芽後的嫩芽),質地脆弱。
- 比喻義:引申為“事情容易處理”,強調像撥動脆弱的麥芽一樣輕松簡單,常用來形容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标毫不費力。
2.出處與引證
- 最早記載:出自《荀子·富國》,“取其将,若撥麷”,楊倞注:“麷,麥之芽蘖也,至脆弱,故以喻之。”
- 後世用例: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記載武将作戰時,形容其“所向如撥麷埽籜”(如同撥麥芽、掃落葉般勢如破竹)。
3.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形容輕而易舉之事。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
- 搭配舉例:
- “若撥麷”表示“如同處理簡單事務”;
- “撥麷埽箨”連用,比喻清除障礙或解決問題極為輕松。
4.相關延伸
- 成語關聯:雖與“撥雲見日”“撥亂反正”等成語共用“撥”字,但語義無直接聯繫,後者多強調消除混亂或困難。
“撥麷”以麥芽的脆弱性為喻體,生動體現“易如反掌”的抽象概念,常見于古典文獻。因現代使用頻率極低,需結合具體古文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撥麷》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催促、督促、催兒子早婚、女兒早産子兒等。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田」。「扌」是手部的意思,表示動作或動手的意思;「田」是田地的意思,用來表示兒子的歲數和生活等。《撥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與古代農業社會中傳統的婚俗有關,但具體的曆史背景和來源并不清楚。
在繁體字中,《撥麷》的寫法是「撥麪」。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但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記錄。
以下為一些關于《撥麷》的例句:
1. 他催促兒子早點結婚,希望早日生孫子,所以經常對他說《撥麷》。
2. 她母親擔心年紀大了生孩子風險會增加,一直在撥麷,希望她早點懷孕。
關于組詞,根據《撥麷》的含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如「撥麷有速」(催促對方加快行動)、「撥麷大人」(催促兒子成家)、「撥麷女」(急着嫁人的女子)等。
關于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促進」、「催促」、「催婚」等詞語來表達相似的意思。
關于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對應詞,但可以使用「遲緩」、「拖延」等詞語來表示與《撥麷》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