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猛禽,指鷹。《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宗法師 ﹞以為宅生者緣,業空則緣廢;存軀者惑,理勝則惑亡,遂欲捨百齡於中身,殉肌膚於猛鷙。” 李周翰 注:“猛鷙,鷹也。”
(2).兇猛;勇猛。《明史·奸臣傳·溫體仁》:“為人外曲謹而中猛鷙,機深刺骨。” 清 王韬 《甕牖馀談·賊中悍酋記》:“ 大綱 恃其猛鷙,屢犯官軍。”《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觀察 吳 募 閩 粵 流民作壯勇,以為猛鷙可用,日須軍餉倍常額,及事稍紓革去,乃思為變。” 茅盾 《“……有背于中國人現在為人的道德”》:“ 魯迅 先生今天而尚在人世的話,将以最猛鸷的筆墨來攻讨這些無恥之徒。”
“猛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猛”和“鸷”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共同理解:
基本詞義
具體釋義
建議結合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查閱,以獲取更詳盡的語義演變和經典用例。
猛鸷(měng zhì)一詞形容動物勇猛兇悍、猛烈威猛的樣子,也可以形容人勇猛威猛、氣勢兇猛。
猛鸷的部首是犬,筆畫數為10。
猛鸷的來源:猛指兇猛、威猛,鸷指飛鳥,原本是用來形容猛鳥的,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其他生物以及人的勇猛兇猛的樣子。
猛鸷的繁體字為猛鷙。
在古時候,猛鸷的寫法為「猛縶」,縶是一種飾品。
1. 這隻猛鸷的獵鷹在空中展翅飛翔,迅捷而兇猛。
2. 他展現出了一股猛鸷的氣勢,令人膽寒。
猛鸷的相關組詞有猛獸、猛禽、猛虎、鸷鳥、兇猛等。
勇猛、兇猛、威猛、猛烈、威武等為猛鸷的近義詞。
溫和、溫順、溫厚、柔和等為猛鸷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