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複的意思、給複的詳細解釋
給複的解釋
免除賦稅徭役。《晉書·武帝紀》:“﹝ 鹹寧 元年﹞二月,以将士應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給復。”《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 太和 二十二年﹞詔以 穰 人首歸大順始終若一者,給復三十年,标其所居曰 歸義鄉 ;次降者,給復十五年。”《新唐書·高祖紀》:“丙寅, 竇建德 伏誅。丁卯,大赦,給復天下一年。”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水災策》:“ 太宗 加給復之恩,賜糜淖之餉,以救其變。”
詞語分解
- 給的解釋 給 (給) ě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态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将: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 (給) ǐ 供應:供
- 複的解釋 複 (①複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複。往複。 回答,回報:複命。複信。複仇。 還原,使如前:複舊。複婚。複職。光複。複辟。 再,重來:複習。複診。複審。複現。複議。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巒 )
專業解析
“給複”的漢語詞典釋義
“給複”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特定的曆史語義和用法。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給複”指古代官府免除百姓賦稅或勞役的行為,常見于赈災、嘉獎等場景。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 經濟豁免:指官方減免特定群體的賦稅或徭役,如《宋史·食貨志》載“遭災州縣,給複三年”,即免除當地百姓三年稅役。
- 政策安撫:作為統治手段,用于穩定民生或獎勵功績,如《資治通鑒》提到“将士有功者,給複其家”,意為有功者的家庭可享免稅優待。
語義演變與用法
“給複”屬動賓結構,“給”表供給、免除,“複”強調恢複或免除後的狀态。在唐宋文獻中,該詞多與“租調”“丁役”等經濟術語連用,體現古代賦稅制度的特征。現代漢語中,“給複”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引述。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 《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給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免除賦稅和徭役的政策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國家或統治者免除百姓的賦稅和勞役。這一措施常用于戰亂後恢複民生、獎勵功臣或安撫特定群體。
- 構詞分析:
- 給(gěi):此處取“給予”之意,表示官方主動施與的恩惠。
- 複(fù):指“免除”,與“賦稅徭役”相關,引申為恢複百姓的安定生活。
曆史應用
- 晉代(《晉書·武帝紀》):将士娶妻人數較多,或家有五女者,可免除賦稅,以鼓勵婚配與人口增長。
- 北朝(《北史·魏紀》):對歸順者按忠誠程度免除賦稅15-30年,如“首歸大順者給復三十年”。
- 唐代(《新唐書·高祖紀》):天下大赦時“給復一年”,即全國免除賦稅一年。
例句參考
- 官方文告:“百姓給複一年,貧戶複二年,元從戶複五年。”(《查字典》引例)
- 現代造句:“古代政府通過給複政策,快速恢複戰後經濟。”
補充說明
- 適用場景:多用于史書、诏令,現代已不常見。
- 近義詞:蠲免、豁免;反義詞:征斂、課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北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灞陵抱腳,抱腳兒悲懷筆杆比疏潮滿陳寶抽球答剌花赤丹镞道性杜詩韓文反詩飛精肥松費損非同小可封君伏寇格式歌童夠格挂角光誦換手抓背回疑甲第連雲翦春韭謇澁僭盛僭易金銀島九十積習生常卷揚考谳空床良然菱花沒了頭排抵抛曲配割牽蘿補屋竊脂孺褓三市閃顫燒獻沈塞食茶守命收息酸文假醋犆縣帷毂吳人享樂香隂狎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