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式的意思、格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式的解釋

[form;pattern] 官吏處事的規則法度;一定的規格樣子

描圖格式

書信格式

詳細解釋

(1).官吏處事的規則法度。《北史·崔仲方傳》:“時 武帝 陰有滅 齊 志, 仲方 獻二十策,帝大奇之。復與少内史 趙芬 删定格式。”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漢高祖 既入關,諸将刼珠玉寳貨,唯 蕭何 獨收 秦 格式律令,卒為 漢 名相,功居第一。”《新五代史·梁太祖紀下》:“十二月癸酉,頒律令格式。” 宋 葉適 《新書》:“本朝以律為經,而勅令格式隨時脩立。”

(2).一定的規格樣式。《北史·韓麒麟傳》:“吉兇之禮,備為格式;令貴賤有别,人歸樸素。”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六:“ 元豐 四年, 于闐國 上表,稱 于闐國 僂儸 大福力量 知文法 黑汗王 ,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 漢 家阿舅大官家雲雲,如此等語言,恐藩服自有格式。” 清 趙翼 《瓯北詩話·七言律》:“ 沉 宋 諸人,益講求聲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情緒的發洩,至少就有上述的三大格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格式”是現代漢語中表示規範樣式的常用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代“經過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标準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定義,格式特指“一定的規格式樣”,強調事物在形态、結構方面需要遵循的既定标準。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格”字原指木架縱橫結構,《說文解字》釋為“木長貌”,引申為法式、标準;“式”字從工(器具),《周禮·考工記》注為“謂依規矩程式”,指代樣式形态。二者組合後形成複合詞,最早見于《北史·樊深傳》“讀書晝夜不倦,尤明《左氏傳》,為格式多所該綜”,此處已含規範文書之義。

現代應用包含三個維度:

  1. 文書規範:如公文格式(國家标準GB/T 9704-2012)、論文格式(标題/摘要/參考文獻序列)
  2. 數字編碼:包括文件格式(PDF、DOCX)、數據格式(JSON、XML)
  3. 行為範式:司法文書格式、禮儀文書格式等社會契約性規範

《辭海》(第七版)特别指出,格式具有“強制性與指導性并存”的特征,既包含必須遵守的法定格式(如法律文書),也包含推薦性格式(如學術論文MLA/APA格式)。這種雙重屬性使其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傳遞的基礎框架,通過統一标準保障信息解讀的準确性與效率。

網絡擴展解釋

“格式”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通常指某種規範化的結構、排列方式或标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格式”指事物呈現的固定規則或組織形式,用于統一規範内容的表現形式。例如:

2. 核心特征

3. 常見類型

4. 實際應用

若需了解特定領域(如法律文書格式、Python代碼規範等)的詳細要求,建議補充具體場景,我将進一步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敗名掰腕子半解罷驽本都碧茸茸逼射彼一時,此一時不圖程試愁腸百結存政蛋劃膽小打張雞兒地毛定在鬥嬉嘟呐繁征博引分級貴倨國諱孤生黑發亨鮮黃爐既而決策學控股公司流動率至門侄廿四橋匿耀賠話聘射乾蔭俏俊旗兵棄材瓊箫畎畮入鷗入中神吹社員衰漸四稽崧嶽素旄跳追銅鬥外奸王子圍護武元誣争仙蟾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