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詩韓文的意思、杜詩韓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詩韓文的解釋

唐 代 杜甫 的詩與 韓愈 的文。謂詩文的典範。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子瞻 謂 杜 詩 韓 文, 顔 書 左 史,皆集大成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杜詩韓文是漢語中對唐代文學家杜甫詩歌與韓愈文章的并稱,特指二人在詩歌與散文領域的巅峰成就及其深遠影響。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分述:

一、杜詩

指唐代詩人杜甫(712—770)創作的詩歌作品。其特點包括:

  1. 沉郁頓挫:情感深沉厚重,語言凝練跌宕,體現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 詩史性質:以詩歌記錄安史之亂等曆史事件,被譽為“史詩”,如《三吏》《三别》。
  3. 律詩典範:尤其在七律創作上技法純熟,對仗工整而意境宏闊,奠定後世律詩标準。

二、韓文

指唐代文學家韓愈(768—824)創作的散文作品。核心特征為:

  1. 文以載道:主張“古文運動”,反對骈文浮華,強調文章需承載儒家思想(如《師說》《原道》)。
  2. 雄奇險怪:語言風格雄渾奇崛,結構嚴謹又富于變化,開創“韓柳”古文流派。
  3. 革新文體:拓展散文應用範疇,使碑志、贈序等文體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

三、并稱意義

“杜詩韓文”作為固定詞組,象征唐代文學的雙峰: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杜詩韓文”詞條(鍊接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莫砺鋒《杜甫詩歌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 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杜詩韓文”是漢語成語,指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與文學家韓愈的散文,二者被後世視為詩文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以杜甫和韓愈的姓氏及作品類型組合而成,代指兩人在詩歌與散文領域的卓越成就,并延伸為優秀文學作品的代稱。

  2. 文學地位

    • 杜甫:其詩作以深刻的社會關懷和現實主義風格著稱,如《春望》《三吏》等,反映民間疾苦與時代動蕩。
    • 韓愈:作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散文以邏輯嚴謹、氣勢雄渾聞名,代表作《師說》《進學解》對後世文風影響深遠。
  3. 曆史評價
    宋代文學家蘇轼(字子瞻)曾評價:“杜詩韓文,顔書左史,皆集大成者也”(出自陳師道《後山詩話》),認為兩人作品代表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4. 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特指杜甫與韓愈的作品,更被用來形容具有典範價值的詩文創作,強調思想深度與藝術性的統一。

該詞既是對兩位文學巨匠的緻敬,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經典作品的推崇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

闇王邦統别源壁龛璧潤布槽承福處困從世待承代及當陽蹈矩循規附集敷震臯門胡笳剪棄記曹節将劫帥讦忤蒺藜霁嚴恇怯攔腰布類祃戀酒迷花遼隴陵廬露口信貊盤摹效内定蓬蕽勤恁曲縣睿化賞慨哨箭十死不問獅子壺説古樹勳四分五裂天九牌貼用同響拓都汪翔灣酸問辨卧起烏龍詳緩饷馌先路霞嶼寺息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