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君的意思、封君的詳細解釋
封君的解釋
(1).受有封邑的貴族。 秦 漢 以後,亦及婦女。《韓非子·和氏》:“昔者 吳起 教 楚悼王 以 楚國 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衆,若此則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漢書·食貨志下》:“封君皆氐首仰給焉。” 顔師古 注:“封君,受封邑者,謂公主及列侯之屬也。” 明 方孝孺 《遺安堂記》:“古之君子居乎位者衆矣,其子孫食有餘澤,大者或為封君,遠者或數十世而不墜。”參閱《通典·職官十六》。
(2).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者。 清 李漁 《慎鸾交·谲諷》:“他父親是個白衣封君,還是當今的仕宦?”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君的解釋 君 ū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君主。君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國君。君權。君臨。君側。 古代的封號: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長安君。 對對方
網絡擴展解釋
“封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封爵制度,其含義和特點隨曆史時期不同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 廣義概念
指受封爵位并擁有封地的貴族,包括男性(如王、公、侯等)和女性(如公主、郡君等)。
- 核心特征
封君享有封地的租稅權,但無土地所有權,且需遵守國家法令,封地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
二、曆史演變
- 戰國時期
- 身份來源:多為國君親屬、寵臣或功臣(如商鞅封“商君”)。
- 權力範圍:可設私田、少量衛隊,但無軍隊調動權,封地多在邊疆且不世襲。
- 制度定位:作為郡縣制的補充,強化中央集權。
- 秦漢至明清
- 虛封化趨勢:封君逐漸失去實權,僅保留榮譽稱號和食邑租稅(如漢代“封君皆氐首仰給”)。
- 封典延伸:子孫顯貴後,祖輩可被追封為“封君”(如《紅樓夢》中“老封君”)。
三、與相關爵位的區别
- 封君 vs 封侯
戰國時“君”爵多由諸侯國自封,側重封地管理;“侯”原為周天子專屬,地位更高。後期兩者均虛化,但“侯”仍屬傳統五等爵。
四、典型例子
- 商君(商鞅):因變法獲封,封地“商”為名號來源。
- 春申君(黃歇):楚國封君,曾掌實權但後期被削弱。
以上内容綜合了戰國制度、後世演變及文學例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故宮博物院及漢典的權威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君》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封君是指封授一位貴族或皇族成為封地的統治者。在古代中國,帝王通常會将功勳卓著或有特殊貢獻的人封為諸侯或王,成為一方的統治者。因此,封君代表了權力、地位和榮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君的拆分部首是士(屍)和口,其中士表示“人”,口表示“言語”。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封君》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考工記》中。它的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相同,即“封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封君的寫法較為繁瑣。它的古代寫法為「封俊」或「封均」,其中“俊”或“均”則與現代寫法中的“君”相似,但結構較為複雜。
例句
1. 他因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封為封君。
2. 封君在封地内享有極高的地位和權力。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封地、封號、封爵、封王、封侯
近義詞:封爵、授爵、封號、封賜
反義詞:庶民、平民、百姓、草民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更多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