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挂角的意思、挂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挂角的解釋

亦作“掛角”。 隋 末 李密 年輕時,曾騎牛外出,挂《漢書》于牛角,一面抓着牛鞭,一面翻書閱讀。 越國公 楊素 見到,問是何處書生如此好學? 李密 認得 楊素 ,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問所讀何書,回答說是《項羽傳》。見《舊唐書·李密傳》。後用為勤讀的典故。 元 柯丹邱 《荊钗記·會講》:“懸頭及刺股,掛角并投斧,歎先賢曾受許多勤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挂角”是漢語中兼具本義與引申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挂角”指将物體懸挂或放置于角落位置。《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5)将其定義為“懸挂或安放在角落”,例如“檐角挂角鈴”“書架挂角燈”等用法,強調空間方位的邊緣性。該詞常與“懸梁”連用構成成語“懸梁挂角”,比喻學習環境簡陋但态度專注,語出《太平禦覽》引漢代學者勤學典故。

二、引申義項

在農業與教育領域,“挂角”衍生出“兼顧次要部分”的含義。《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2-6)收錄其比喻義為“輔助性事務或次要内容”,如“耕作時挂角施肥”“教學過程中挂角滲透德育”。此用法常見于學術文獻,例如《教育心理學研究》曾以“課程挂角設計”探讨隱性知識傳遞模式。

三、文化典故

“挂角”與“牛角挂書”典故密切相關。據《新唐書·李密傳》記載,隋唐名臣李密少年時“以蒲鞯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後衍生為勤學代稱。該故事被《成語典故大全》(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5644-3)列為中華勤學文化典型意象,現代多用于教育類文本激勵學子。

網絡擴展解釋

“挂角”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圍棋術語(核心含義)

指對局中一方占據角部後,另一方在附近位置落子,防止對方完全控制角部區域。例如:

二、勤讀典故(曆史/文學含義)

源自隋朝李密的故事:他騎牛外出時将《漢書》挂在牛角上,邊行邊讀,被越國公楊素贊歎其好學精神。此典故成為古代形容勤奮學習的象征,如元代戲曲《荊钗記》中曾引用此典。

三、其他延伸用法

個别方言中可表示“因空間不足而居于角落”(如提到“他隻好挂角在一旁”),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多見于口語場景。


提示:若需了解圍棋挂角的具體棋形圖示或李密典故的文獻原文,可查閱《圍棋入門教程》或《舊唐書·李密傳》。

别人正在浏覽...

卑號長牌谄笑脅肩嗤戲窗屜詞狀村潭淡出大小方脈地鏡東床擇對兜搭封階分色鏡頭浮雲甘蟲高棱高世工師貴家熯薪龁萁瘊子甲奸兇計不旋踵金風驚白警耗鸠赀俊智樏宅麗古流輩流腔流調馬鈴瓜漫靡美風篇體匹鳥辟邪燼千回萬轉起起忍辱求全人心叵測弱守賒銷收益爽迅思綜湯散饕口饞舌同趣王國維委骳五輪香爐峰相玺險谒惜寸陰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