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戰船的一種。《漢書·武帝紀》:“遣伏波将軍 路博德 出 桂陽 ,下 湟水 ;樓船将軍 楊僕 出 豫章 ,下 湞水 ; 歸義越侯 嚴 為戈船将軍,出 零陵 ,下 離水 。”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伍子胥書》有戈船,以載幹戈,因謂之戈船也。”《西京雜記》卷六:“ 昆明池 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樓船上建樓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蓋,照灼涯涘,餘少時猶憶見之。” 唐 李百藥 《和許侍郎遊昆明池》:“年深平館宇,道泰偃戈船。” 清 顧炎武 《常熟歸生晟陳生芳績書來以詩答之》:“海上戈船連 滬瀆 , 石頭 烽火照 秦淮 。”
“戈船”是古代戰船的一種,其名稱源于船上載有幹戈等兵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戈船主要用于水戰,因配備大量武器(如戈、矛)而得名。漢代典籍《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曾派遣“戈船将軍”統率此類戰船出征,可見其軍事地位。
結構與特點
據《西京雜記》描述,戈船四角懸挂幡毦(裝飾性旗幟),船體配備戈矛等冷兵器,與“樓船”(建有瞭望樓的大型戰船)并列,是漢代水軍的重要裝備。
曆史應用
戈船多見于漢代軍事行動,如漢武帝平定南越時,戈船與樓船協同作戰。後世文學作品中亦有用例,如明代詩句“海上戈船連滬瀆”,借其指代水軍力量。
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提到“戈船”可比喻承載能力強的事物或個人,但此用法較少見,主要仍以戰船本義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戈船與樓船的區别或具體戰例,可參考《漢書》《西京雜記》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