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凳的意思、金凳的詳細解釋
金凳的解釋
華美的镫。指馬鞍兩邊的腳踏。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同盟》:“西風蕭瑟征衣冷,旌旗整,牧馬鳴,邊笳競,凱歌簇處懽聲振,三軍個個敲金凳。” 明 王玉峰 《焚香記·收兵》:“一鼓去渠魁, 萊陽 免禍危。鞭敲金凳響,齊唱凱歌回。”
詞語分解
-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金屬。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 凳的解釋 凳 è 有腿沒有靠背的坐具:凳子。闆凳。方凳。杌凳。 筆畫數:; 部首: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金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īn dèng
- 結構:上下結構(“金”與“凳”均為上下結構)
- 含義:指華美的馬镫,即古代馬鞍兩邊的腳踏部件,多用金屬裝飾,體現尊貴或裝飾性功能。
二、字義分解
- 金:
- 本義為黃金,引申為金屬、錢財或尊貴象征。
- 在“金凳”中,修飾“凳”,強調其材質華美或裝飾考究。
- 凳:
- 原指坐具,此處通“镫”,即馬镫,是騎馬時踏腳的裝置。
三、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例如:
- 明代戲曲《浣紗記》中描述:“三軍個個敲金凳”;
- 《焚香記》亦有:“鞭敲金凳響,齊唱凱歌回”,均用于渲染凱旋時的莊嚴場景。
四、補充說明
“金凳”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如權勢、戰功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凳
金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金”和“凳”兩個字組成。金指的是黃金,凳指的是沒有扶手的座椅或椅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凳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凳字旁,表示與座位或椅子相關。金凳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金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中。古代的金凳是一種尊貴的座椅,所以這個詞彙常用來形容地位高貴或地位尊崇的人。
【繁體】
金凳的繁體字為「金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金凳有多種寫法,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金鐙」,表示凳子上有金屬的裝飾,另外一種寫法是「錦凳」,表示凳子上有絲織品的裝飾。
【例句】
1. 他坐在金凳上,顯得格外莊重。
2. 那個國王宴請客人時,都會讓貴賓坐在金凳上。
【組詞】
金屬、金币、金貴、金光閃閃、坐凳、凳子。
【近義詞】
金榜、金鱗、金字塔、寶座、王位。
【反義詞】
平凡、低賤、凡座、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