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慝的意思、貪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慝的解釋

貪婪邪6*惡。 隋 真觀 《夢賦》:“詎識仁義,誰論典則。無趣損傷,非理貪慝。見利争往,臨財苟得。失位失名,亡家亡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貪慝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貪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中明确解析如下:

  1. 本義:貪婪邪惡

    • 該詞由“貪”與“慝”二字組合而成。
    • “貪”指貪求、貪得無厭。《說文解字》:“貪,欲物也。” 指對財貨等有過分的欲望。
    • “慝”指邪惡、惡念、奸邪。《說文解字》:“慝,奸也。” 《廣雅·釋诂四》:“慝,惡也。”
    • 因此,“貪慝”的核心含義是指人貪婪且邪惡的本性或行為,強調在貪求私利過程中表現出的奸惡、不正派。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對“貪慝”詞條的解釋及對“貪”、“慝”單字的釋義。
  2. 引申義:貪求無厭

    • 在具體語境中,“貪慝”常側重于強調其“貪”的一面,即貪得無厭、永不滿足的狀态。這可以看作是核心含義“貪婪邪惡”中“貪婪”部分的強化和具體化。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對“貪慝”的釋義。
  3. 古籍用例佐證

    • 最經典的出處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氏以公鉏為馬正,愠而不出。闵子馬見之,曰:‘子無然!禍福無門,唯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季孫喜,使飲己酒,而以具往,盡舍旃。故公鉏氏富,又出為公左宰。孟孫又惡臧孫,季孫曰:‘……纥之不才能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納請,其可。’臧孫曰:‘……敢不辟邑!’乃立臧為。臧纥緻防而奔齊。其人曰:‘其盟我乎?’臧孫曰:‘無辭。’将盟臧氏,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對曰:‘盟東門氏也,曰:“毋或如東門遂,不聽公命,殺適立庶。”盟叔孫氏也,曰:“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蕩覆公室。”’季孫曰:‘臧孫之罪,皆不及此。’孟椒曰:‘盍以其犯門斬關?’季孫用之。乃盟臧氏曰:‘無或如臧孫纥,幹國之紀,犯門斬關!’臧孫聞之,曰:‘國有人焉!誰居?其孟椒乎!’”
      •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貪慝”一詞,但杜預在注解此段時,針對相關人物行為評論道:“言公鉏能貪慝無厭,富倍季氏可也。” 這裡杜預用“貪慝無厭”來形容公鉏貪婪邪惡、不知滿足的本性。來源: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注解。
    • 此例清晰表明,“貪慝”在古籍中用于描述一種貪婪成性、品行邪惡的狀态,且常與“無厭”(不知滿足)連用,強化其貪求的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貪慝”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屬于文言詞彙,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貪:原指對財物過度追求(如貪污、貪贓),後引申為對事物欲望永不滿足(貪玩、貪得無厭),或片面追求(貪圖快捷)。
    • 慝:指邪惡、惡念或隱藏的罪惡(如“隱慝”指不為人知的惡行)。
      組合後,“貪慝”意為貪婪且心懷邪念,形容人既貪求無度又品行不端。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官吏腐敗或人性陰暗面,例如古籍中可能出現“官吏貪慝,民不聊生”等句式。

  3. 發音與注音

    • 拼音:tān tè
    • 注音符號:ㄊㄢ ㄊㄜˋ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貪婪”“貪渎”“奸慝”等,但“貪慝”更強調貪欲與邪惡的雙重屬性。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并注意其貶義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念冰餹陳臧淳儉楚猿代解待絶得巧滴露研朱恩格斯繙繹犯贓風錘風爐氛慝氛氤赙祭共生礦瓜華詭晖詭隨棍成河東橫草不拏,豎草不拈候卒黃額狐黎婚慶艱戹結襪金纏臂金塊珠礫津稅勌勤眷想絕招,絕招兒,絕着連榱離婁梨氓魯哲凝霭泥中刺披豁切瑳秋殿生端蝨官詩雄殊風鎖簧踏緝天象儀題目通朗通瀉绾組慰綏五緯翔回斜岔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