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 秘書監名。《周書·藝術傳·姚最》:“ 世宗 盛聚學徒,校書於 麟趾殿 , 最 亦預為學士。”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臣職·秘監》:“ 北齊 有文林館學士, 後周 有 麟趾殿 學士,皆掌著述。”
麟趾殿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曆史建築專名,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麟趾"二字源自《詩經·周南·麟之趾》,以麒麟之足喻指仁厚有禮的德行。"殿"指古代宮殿建築,組合後形成具有祥瑞寓意的建築名稱。
二、曆史沿革 該詞特指北周時期(557-581年)長安城内的重要文化建築。據《周書·明帝紀》記載,北周明帝宇文毓在位期間(557-560年)設立麟趾殿,召集文學之士八千餘人,校刊經史典籍。
三、文化象征 麟趾殿作為六朝時期官方學術機構,象征三重文化内涵:
四、文獻佐證 唐代李延壽《北史·卷二十三》記載:"及周明帝即位,集公卿以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印證其作為國家典籍整理中心的史實。宋代王應麟《玉海·宮室》亦載其建制沿革。
“麟趾殿”這一詞語包含曆史機構和成語寓意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機構性質與職能
麟趾殿是北周時期(557-581年)的官方學術機構,隸屬于秘書監,主要負責校勘典籍、編撰著述,并聚集學者開展學術活動。例如《周書》記載,北周世宗曾在此組織大規模校書工作,姚最等學者參與其中。
曆史沿革與影響
該機構與北齊的“文林館”并稱,成為南北朝時期重要的文化中心,對後世秘書監制度的發展産生了一定影響。宋代葉廷珪在《海錄碎事》中也提及麟趾殿學士的著述職能。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典籍記載及現代辭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書》《海錄碎事》等原始文獻。
八大家白鹿原苞篚保稅區冰衿跛鼈千裡卜卦孱弱稱帝丞局斥革叱石成羊單相思隥彴點放邸音短黃耳杯反綁奮北風雷觀者如雲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黑髯鋐鋐火令江郊僭轶繭紙棘木之聽金安羁曲蠲疾駿骓鞠獄魁堆默神沒收煞難拚能有拟待扭拽虔竦青袍戚姻榮位軟胎如同散誕喪奪生養樞密太尉鎖禁太山君天力汀葭透骨金痿陽鄉落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