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粥的意思、膏粥的詳細解釋
膏粥的解釋
見“ 膏糜 ”。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粥的解釋 粥 ō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質食品:小米粥。 像粥的東西:泥粥。亂成一鍋粥。 粥 ù 古同“育”,生養。 古同“鬻”,賣。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膏粥"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典籍用例中分析:
一、基礎釋義
- 膏:本義指油脂、脂肪,引申為肥沃、豐美、滋潤之物。如《說文解字》:“膏,肥也。”段玉裁注:“按,肥當作脂。”
- 粥:指用糧食(主要是米、面)加水煮成的半流質食物,即稀飯。如《爾雅·釋言》:“粥,糜也。”
- 膏粥:合指濃稠、油潤、味道香美的粥。強調粥的狀态稠厚如膏,口感滑潤豐腴,滋味醇厚鮮美。它不同于清湯寡水的稀粥,而是熬煮得法、米水交融、質地細膩、營養豐富的粥品。例如:“熬了一夜,米粒盡化,熬成一鍋膏粥。”
二、引申義與比喻義
- 形容土地肥沃:如同膏粥般滋養萬物。如古籍中常以“膏腴之地”形容富饒的土地,“膏粥”在此語境下有類似意味,強調其滋養豐饒的特性。
- 形容生活富足、衣食無憂:膏粥作為美食,象征着豐衣足食、生活優渥的狀态。如:“願天下蒼生皆得膏粥之飽。”
- 形容文辭或事物的豐美潤澤:引申為内容充實、文采斐然、潤澤人心。如:“其文如膏粥,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三、用法特點
- 書面語色彩濃厚: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曆史文本或追求古雅表達的語境中。
- 強調品質與狀态:核心在于描繪粥或類似事物的優良質地(稠、滑、潤)和美好特性(香、美、滋養)。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膏”和“粥”的釋義詳盡,包含其引申義和古語用例,是理解“膏粥”複合詞義的基礎來源。
- 《辭源》(商務印書館):着重收錄古語詞和詞的古義,對“膏”的“肥沃”、“潤澤”義項及“粥”的古稱有明确解釋,有助于理解“膏粥”的古典韻味和引申用法。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針對古代文獻中的詞彙進行釋義,提供更貼合古文語境的解釋和例句,是分析“膏粥”在典籍中應用的可靠依據。
- 《說文解字》(漢·許慎 撰):提供了“膏”和“粥”(其相關字)的本義溯源,是理解這兩個字原始含義的權威字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膏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
基本詞義
膏粥即“膏糜”,指表面浮有油脂的白粥。這一解釋在漢典等權威工具書中有明确記載,字面由“膏”(油脂)和“粥”組合而成,形容粥品濃稠、油脂豐富的狀态。
-
特定文化用途
根據《搜神記》等文獻記載,古人于農曆正月十五日會使用膏粥祭祀蠶神。這一習俗可能與古代農耕文化中對蠶桑生産的重視相關,通過獻祭油脂豐厚的粥品祈求豐收。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化研究場景中。其具體制作方法未明确記載,推測可能與米粥熬煮後自然析出油脂或添加動物脂肪有關。
别人正在浏覽...
案無留牍扳子鞭靮邴邴渤鞮海超卓赤宅丑比傳貂磁針岱泰大明法度擔榜狀元蕩漾德國古典哲學耳聾方道焚枯改嫁甘苦骨嘟古今譚概姑翁後乘還元脥肩疆理降辂椒料井井駿逸蜫蠕癞漢指頭流兵留話躶躬落落托托馬行鳴不平跑搭庖馔批紅判白牽強壬夫任用喪隕善民失教視孔石藓十指露縫衰委熟料殊妙胎裡素鐵馬金戈剸車無是公謝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