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eal and woe;sweetness and bitterness]∶甜味與苦味。比喻美好的境遇和惡劣的境遇
燕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史記·燕召公世家》
一根紅線貫穿,顆顆紅心相連,大家同呼吸,共甘苦。——《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
(2)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work]∶在工作或經曆中體會到的滋味,多偏指苦的一面
其中甘苦,唯我自知
沒有教過書,就不知道其中的甘苦
颠沛流離的生活,使他飽嘗甘苦
(1).甜味與苦味。《荀子·榮辱》:“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 宋 蘇轼 《答俞括書》:“今 孫氏 、 劉氏 皆以藥顯。然 孫氏 蘄於治病而不擇甘苦,而 劉氏 專務適口。”
(2).比喻美好的處境和艱苦的處境。《史記·燕召公世家》:“ 燕王 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宋 梅堯臣 《送周學士定州倅》詩:“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隻因打了仗,你們一同出來,患難相救護,疾病相扶持,這種同甘苦、相感激的情感的積聚,便發生了一種很堅固的友情。”
(3).困苦;艱苦。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大郎、二郎在路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 清 李漁 《慎鸾交·悲控》:“試問是孰貽安樂?孰分甘苦?誰與悽惶?” 郭沫若 《雄雞集·談文學翻譯工作》:“翻譯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我們不但尊重翻譯,也深知翻譯工作的甘苦。”
“甘苦”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字面含義
指甜味與苦味,如《荀子·榮辱》提到“口辨酸鹹甘苦”,即味覺上的甜與苦。
比喻義
象征兩種對立的處境:
成語特性
發音為gān kǔ,形容人甘心承受困苦,如“甘苦自知”。常用于表達對艱難處境的坦然接納。
實際應用場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現代文學及日常用法的釋義,覆蓋字面與象征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甘苦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生經曆的苦與樂。甘指甜美、舒適,苦則表示辛酸、不快。它包含了人生中的喜悅和困難,是人們對生活體驗的總結。
拆分部首和筆畫:甘字的部首是⺘,它由丨、五、丶、丨構成,總計4畫。
苦字的部首是艹,由艹、石、一、八、丨構成,總計5畫。
來源和繁體字:甘字最早是描繪甘美味道的象形字,隨後引申為愉悅、寬慰的意義。
苦字最初是形容苦味的象形字,後來拓展為辛酸、痛苦的含義。
繁體字中,甘字和苦字的結構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甘字的寫法比較簡單,類似于現代的形态。
苦字在古代寫法中,艹部分的書寫更加曲線、自由,整體呈現出草書的風格。
例句:這個比賽雖然很辛苦,但是最終的勝利讓我們感到甜蜜無比。
人生充滿了甘苦,我們需要勇敢面對并從中成長。
組詞:甘美、甜甜、甘心、甘願、順甘、甘醇等。
苦澀、苦心、辛苦、忍苦、苦楚、痛苦等。
近義詞:甜蜜、愉快、樂觀、歡暢。
辛酸、痛楚、困苦、厄運。
反義詞:苦樂、憂愁、痛苦。
甘甜、舒適、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