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謝不敏的意思、謝不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謝不敏的解釋

因自己沒有才智而辭謝。常用作謙詞,表示婉言推辭。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趙文子 ﹞使 士文伯 謝不敏焉。” 唐 韓愈 《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魯迅 《華蓋集·導師》:“要前進的青年們大抵想尋求一個導師。然而我敢說:他們将永遠尋不到。尋不到倒是運氣;自知的謝不敏,自許的果真識路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謝不敏”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謙敬用語,其核心含義是因自身才智不足而婉言推辭,常用于表示謙遜地拒絕他人的請求、任命或贊譽。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析:


一、字義與結構

  1. “謝”

    本義為“辭謝、推辭”,引申為委婉拒絕。《說文解字》釋:“謝,辭去也。”

  2. “不敏”

    “敏”指聰慧、敏捷,“不敏”即自謙才智不足或能力有限。《論語·顔淵》有“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可見其謙遜用法。

  3. 整體含義

    組合後表示“因自己愚鈍或不才而推辭”,強調謙卑态度而非實際能力不足。


二、語法與用法


三、文化内涵

  1. 謙敬傳統

    反映儒家“謙受益,滿招損”的處世哲學,如《尚書·大禹谟》載“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

  2. 禮儀規範

    古代社交中通過自貶維護對方尊嚴,避免直接拒絕的尴尬,屬“婉曲”修辭手法。


四、權威文獻例證

  1.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此為最早書證,晉國使臣婉拒鄭國子産的責難,體現外交辭令的謙抑。

  2. 王力《古代漢語》

    明确标注“謝不敏”屬謙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委婉性。

  3. 《漢語大詞典》

    釋義:“謙詞。表示因能力不足或智慧有限而推辭。”


五、現代使用場景


參考文獻

  1.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篇,國學導航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修訂版)第2冊,p. 421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1卷,p. 196

網絡擴展解釋

“謝不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因自謙才能不足而婉言推辭,常用于表示對他人請求或托付的委婉拒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典故與出處

  1. 曆史來源:
    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原文為“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描述趙文子派士文伯向對方緻歉,承認己方考慮不周。
  2. 文學用例:
    唐代韓愈在《寄盧仝》中寫道“買羊沽酒謝不敏”,魯迅《華蓋集·導師》也借該詞表達對“導師”身份的推辭。

用法與延伸


示例參考

  1. 古代:
    “逢執事之不閑,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币,亦不敢暴露……使士文伯謝不敏焉。”(《左傳》)
  2. 現代:
    “這項重任我實在難以承擔,隻能謝不敏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不同語境下的延伸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2、10)。

别人正在浏覽...

拔縫百獸長背前面後本來臣鄰饬正的然雕素定在端華杜醖發難分道揚镳鋼結構怪羽鬼蒟蒻國難鴻瑣紅衣大礮黃隴歡饫壺郎見地奸慮金雞獨立乩盤舊山妓圍勘箭考察課鈔空心老大狂霖窺釁老輩料應利通直龍書馬放南山描述某時涅伏锵羊诮辱畦灌青坻親闱軟槃生帛生活制度石片石器思慮聳勸夙慧桃蕊頽壖亡是叟相當校判小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