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數的意思、疏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數的解釋

亦作“疎數”。 1.稀疏和密集。《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陳兵有常令,行伍疏數有常法。”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2.猶遠近。《穀梁傳·隱公九年》:“庚辰,大雨雪,志疏數也。” 範甯 注:“謂災有遠近。遠者為疏,近者為數也。”《墨子·備城門》:“爵穴大容苣,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數自適為之。” 畢沅 校注:“言視敵而為疏促。”《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月之行有疏數,故曆久不能無差。”

3.指親疏。 唐 元稹 《病減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韻》:“推遷悲往事,疏數辨交情。”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塢阡表》:“待族姻廬井曲盡人情,不以貴富賤貧而為薄厚疏數。”

4.慢與快。《淮南子·說林訓》:“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之則弗中,正在疏數之間。” 高誘 注:“疏,猶遲也。數,猶疾也。得其節,火乃生。”

5.稀少和頻繁。 唐 李翺 《答獨孤舍人書》:“又以為苟相知,固不在書之疎數;如不相知,尚何求而數書。” 宋 曾鞏 《與王深父書》:“顧 深父 所相與者,誠不在於書之疏數;然嚮往之心,非書則無以自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數"在漢語中屬于文言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核心在于理解"疏"與"數"(多音字)的搭配。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稀疏與頻繁

  1. 稀疏;間隔大 (shū shuò):

    • 釋義: "疏"指稀疏、不緊密,"數"此處讀作shuò,意為頻繁、次數多。但在此結構中,"疏數"作為一個整體,更側重指"疏"的狀态,即事物分布或排列的間隔大、不密集。
    • 例證:
      • 《史記·李将軍列傳》:"(李敢)從骠騎将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内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将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将軍,大将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骠騎将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 (此處雖未直接出現"疏數",但常被後世注釋引用以說明"疏數"可指兵力部署的稀疏或密集狀态,引申為事物分布的密度)。
      • 《鹽鐵論·貧富》:"道懸於天,物布於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子貢以著積顯於諸侯,陶朱公以貨殖尊於當世。富者交焉,貧者贍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稱其仁。原憲、孔伋,當世被饑寒之患,顔回屢空於窮巷,當此之時,迫於窟穴,拘於缧绁,然則布衣(指普通人)之賢(德行),安能無(怎能沒有)疏數(指境遇的順逆起伏、或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乎?" (此例更直接,但"疏數"在此處亦可引申指境遇的順逆、人際的親疏變化)。
    • 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疏數"條釋義一:稀疏和稠密。亦泛指事物分布的密度。
    • 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數"(shuò)字條義項:屢次,頻繁;引申為密集。與"疏"相對。
  2. 頻繁;屢次 (shuò):

    • 釋義: 此義項相對少見,且易與"頻數"混淆。"數"讀shuò,強調動作或事件發生的次數多、頻率高。"疏"在此處作用減弱,或帶有"不緊密"但"次數多"的意味,整體更側重于"數"的含義。
    • 例證: 此用法在古籍中較難找到孤立的、明确僅表"頻繁"且不與"稀疏"義形成對比的"疏數"用例。更多時候,"疏數"的兩種含義是相關聯或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側重。
    • 參:《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在"數"(shuò)字下雖未直接列"疏數"詞條,但指出"數"有"密"義(與"疏"相對),并常與"疏"對舉或連用表示密度或頻率。 理解此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二、理解要點:

"疏數" (shū shuò) 是一個文言詞,核心含義指事物分布的稀疏稠密程度或事件發生的頻繁程度(後者相對少見且需語境支持)。理解的關鍵在于把握"疏"(稀疏)與"數"(shuò, 稠密/頻繁)這對相對概念的組合,并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義。

建議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疏數”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稀疏與密集
    指事物分布或排列的間隔程度。例如《周禮·夏官·大司馬》記載“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指軍事操練中隊伍間距的疏密節奏。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記》中描寫岩石上樹木“疏數偃仰”,形容自然分布的疏密與姿态。

  2. 遠近
    表示空間或時間的距離差異。如《穀梁傳·隱公九年》提到災害記錄需标明“疏數”,範甯注“遠者為疏,近者為數”。

  3. 親疏關系
    引申為人際關系的親近與疏遠。唐代元稹詩句“疏數辨交情”直接體現此義,明代宋濂也強調待人接物不應因貧富而改變“疏數”。

二、延伸釋義

  1. 快慢節奏
    描述動作頻率的快慢。《淮南子·說林訓》以燧石取火比喻“疏數之間”,高誘注“疏”為遲緩,“數”為急促。

  2. 頻繁程度
    指事件發生的多寡。如《墨子·備城門》提到防禦工事需根據敵情調整“疏數”,部分文獻中亦用于曆法誤差的讨論。

三、使用注意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闇黮阿童闆櫈班錫焙火變眩敞豁翠旗大毛公低矮丁産丁當哆羅呢翻蔓費鈔風涼人戤牌感恩多臯浒哽噎難鳴蠱症好弄黑汗畫旛昏德渾全膠淺寖染救生衣鈞聽炕柴竈口碜鎯頭兩同心聯韻沒了落梅香妙飾劘剝軿軒平三套撲唐唐邱山三辭繕人神場十門施屬事繇首種守助絲事肆享退負歪歪搭搭枉費工夫屋誅小譴脅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