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撓直為曲的意思、撓直為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撓直為曲的解釋

将直的拗成彎的。比喻變剛強正直為阿世取容。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二》:“撓直為曲,斫方為圓;穢素絲之潔,推亮直之心。” 晉 熊遠 《因災異上疏》:“遂使世人削方為圓,撓直為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撓直為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将筆直的東西彎曲,比喻人放棄剛強正直的品性,轉為迎合世俗、阿谀奉承的态度。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東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撓直為曲,斫方為圓;穢素絲之潔,推亮直之心。” 晉代熊遠在《因災異上疏》中也引用此語,批評世人“削方為圓,撓直為曲”的現象。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比喻句。
    • 造句:如“社會風氣敗壞,遂使世人削方為圓,撓直為曲。”
  4. 注意發音
    拼音為náo zhí wéi qū,其中“曲”讀作qū(彎曲義),而非“qǔ”(歌曲義)。

  5. 延伸意義
    成語反映了對堅持正直品格的呼籲,批判為迎合環境而扭曲本心的行為,與“甯折不彎”形成鮮明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紀》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撓直為曲》的意思

《撓直為曲》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表示通過種種手段改變事物的原有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撓直為曲》的部首是手,由8個筆畫構成。

來源

《撓直為曲》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下》的一段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一位智者通過對樹枝的處理,使其彎曲,從而獲得了更有利的地位。

繁體字

《撓直為曲》的繁體字為「撓直為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撓」字符寫作「蕘」,「為」用「爲」表示。

例句

他用聰明才智,不拘一格,總能撓直為曲,解決問題。

組詞

撓破、撓頭、撓癢

近義詞

變幻莫測、轉瞬即逝、詭計多端

反義詞

堅定不移、堅守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