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鵙的意思、鳴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鵙的解釋

(1).伯勞鳴叫。謂天将寒。《詩·豳風·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毛 傳:“鵙,伯勞也。” 鄭玄 箋:“伯勞鳴,将寒之候也。”鵙,一本作“ 鶪 ”。

(2).鳴叫的伯勞。 漢 王逸 《九思·悼亂》:“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 宋 黃庭堅 《司馬文正公挽詞》之三:“更化思鳴鵙,遺書似獲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作為動詞短語
    指伯勞鳥鳴叫,常被用作天氣轉寒的征兆。例如《詩經·豳風·七月》中提到“七月鳴鵙,八月載績”,毛傳注解為“鵙,伯勞也”,鄭玄進一步說明“伯勞鳴,将寒之候也”。

  2. 作為名詞短語
    指鳴叫的伯勞鳥本身。例如漢代王逸《九思·悼亂》中描述“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宋代黃庭堅詩句“更化思鳴鵙,遺書似獲麟”均以“鳴鵙”代指伯勞。

二、文學與象征意義

在古代文學中,“鳴鵙”常被賦予季節變遷或環境凄涼的意象:

三、讀音與字形

四、綜合釋義

“鳴鵙”既描述伯勞鳥的鳴叫行為,也指代鳥本身,兼具自然現象與文學意象的雙重含義,多見于古典詩文,用以提示時節或營造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鵙

《鳴鵙》(míng jué)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具有多重含義。

該字的拆分部首為鳥(鳥)和鳥(鳥),共有22劃。

《鳴鵙》的來源較為模糊,但據傳為中國古代文學名家李清照的作品《如夢令》中提到,歌詞中有“鳥宿漢臯樹,花落古堰橋”等句子,其中提及了鳴鵙一詞。

在繁體中文中,鳴鵙的字形保留了繁體字特有的複雜數畫線條,但其讀音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據了解,《鳴鵙》在古代漢字中的形狀較為獨特,更加傳神。不過,對于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與考證。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句,展示了《鳴鵙》在文章中的應用:

  1. 清晨的時候,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鳴鵙聲,令人心曠神怡。
  2. 他的歌聲就像一隻自由翺翔的鳴鵙,高亢婉轉,引人入勝。

與《鳴鵙》相關的組詞包括:鳴叫、鵙鳴、鳴聲等。

與《鳴鵙》近義詞包括:鳥鳴、鳥叫、鳴聲。

與《鳴鵙》反義詞包括:寂靜、無聲、安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