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次息的意思、次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次息的解釋

次子。《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今以次息與文武賢才共鎮此境,勉與之居。” 胡三省 注:“次息,猶次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次息"為漢語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古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次"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不前不精也",段玉裁注曰"謂造次之次",本指排列順序中的次要位置(來源:《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息"據《玉篇》記載有"止也,休也"之意,後衍生出"生息""利息"等義項(來源:漢典網 zdic.net)。

二、複合詞解 在《周禮·地官》鄭玄注中出現"次息"連用,特指官府借貸制度中按年分等收取的利息:"歲權息不過什二,次息者,歲差其等",即根據借貸年限分級計息(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進一步闡釋:"次謂差降,息謂子金",強調其按等級遞減的計息特征。

三、現代轉義 該詞在現代金融史研究中被重新诠釋,如《中國貨币史》将其定義為"古代階梯式利率的計算方式",多用于典當行業與官府赈貸場景(來源:彭信威《中國貨币史》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次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次息(拼音:cì xī)指次子,即家中的第二個兒子。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今以次息與文武賢才共鎮此境”,這裡的“次息”即指次子。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胡三省注解為:“次息,猶次子也。”。古代常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記載中,表示家族中排行第二的男性子嗣。

三、用法特點

  1. 構詞解析:由“次”(表示順序第二)和“息”(古時對子女的稱呼)組合而成。
  2. 現代使用:屬于生僻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四、注意事項

需與成語“次息”(表示稍作休息)區分,後者為部分網頁的誤讀或引申義,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史研究中遇到此詞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資治通鑒》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璧三獻白緒襃朔剝極不夠步爵慘絶人寰常秩赤棒抽屜原則楚練淳慤黜羨遺華當本打旋地丑力敵地羅動息杜絕契豐姿冶麗伏貼稿殡瞡瞡貴勢姑娘夯市漢陵花堆錦簇件件燋勞夾繞嘉歆進功矜勉巨觥闚園懶堕罍樽硫酸亞鐵六職龍勢漏月辂客密集名落孫山暮商泥塑人驅雷策電認的尚章生田釋亮瑣語特點停省投井下石托口尾句惟那木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