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箕的意思、撮箕的詳細解釋
撮箕的解釋
[dustpan]〈方〉∶撮垃圾等用的簸箕
詳細解釋
撮垃圾的簸箕。 周立波 《桐花沒有開》:“﹝ 張三爹 ﹞看見她手裡拿着空撮箕,他猜到她是做什麼來的。”
詞語分解
- 撮的解釋 撮 ō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撮成一堆。撮土。撮合。 取,摘取:撮要。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撮藥。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量詞:一撮米。 撮東西用的器具:撮子。撮箕。 撮
- 箕的解釋 箕 ī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制成的揚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鬥(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撮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 拼音:cuō jī()
- 釋義:一種用于收集垃圾、糧食或顆粒狀物品的容器,形狀類似簸箕。傳統上多由竹篾編織,現代也有鐵、塑料等材質制成。
二、材料與形态演變
- 傳統材料:竹篾編織的半圓形篾箕,輕便且透氣()。
- 現代材料:鐵皮、塑料等更耐用的材質,常見于家庭或工礦場所()。
三、功能與用途
- 日常清潔:用于撮取垃圾,配合掃帚使用()。
- 農作轉運:裝運糧食、沙石等顆粒物,部分地區用于煤礦作業()。
- 篩選功能:傳統用法中可揚米去糠,與普通簸箕功能部分重疊()。
四、别名與地區使用
- 别稱:西南地區多稱“撮箕”,北方部分地區稱“撮子”或“簸箕”()。
- 使用範圍: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如四川、雲南),其他地區可能用“簸箕”指代類似工具()。
五、例句參考
- “羅薇拿起掃把撮箕裡裡外外清掃一遍。”()
- “煤礦場所用大型鐵制撮箕裝運煤炭。”()
補充說明
傳統竹編撮箕因塑料制品的普及逐漸減少,但在農村或特定場景(如農作、工礦)仍有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與簸箕的差異,可參考相關民俗工具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撮箕》
撮箕(cuō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一種用來揚灰塵、垃圾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撮字的部首是手部,箕字的部首是竹子。撮字共有11筆,箕字共有12筆。
來源
《撮箕》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據考證,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的一種用手摘取廢棄物的工具有關。
繁體
《撮箕》的繁體字為「撮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撮箕的漢字會有不同的寫法。較常見的包括「搓掎」、「撮楫」等。
例句
1. 她用撮箕輕輕地揚去地闆上的灰塵。
2. 他拿起撮箕,把桌子上的紙屑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裡。
組詞
組詞中常用到《撮箕》的相關詞語:
1. 撮灰:用撮箕揚起灰塵。
2. 箕水:指用箕子舀上的水。
3. 箕帚:一種用來清掃灰塵的工具。
近義詞與反義詞
撮箕的近義詞包括:箕子、灰箕。
撮箕的反義詞較難找到,因為它主要是用來揚灰塵、垃圾的,沒有明确的相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