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诰誡的意思、诰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诰誡的解釋

告誡。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俯以臨民,必先誥誡號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見信。” 清 吳殿麟 《方立中夫子時文序》:“每發先生之文誦之,恍見先生東嚮,先人西嚮,咨嗟誥誡於明鐙風雪之地,有餘悲焉。”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二:“對于國民亦一緻诰誡,務須維持嚴肅鎮靜之态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诰誡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進行的權威性告誡”。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诰”本指古代帝王對臣民發布的訓誡文書(如《尚書》中“大诰”“康诰”等篇目),後引申為上級對下級的正式勸谕;“誡”則表示規勸、警示之意,如《說文解字》釋為“敕也”。兩者組合後,“诰誡”特指通過正式文告或鄭重言辭實施的勸誡行為。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典章制度場景,例如《尚書·多方》記載周公以“诰誡”形式訓導諸侯,強調其具備法律效力與道德約束的雙重性質。清代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诰誡”在禮制體系中承擔着“明等級、正綱常”的社會功能。現代語境下,該詞仍用于描述具有嚴肅性和規範性的告誡行為,例如官方文件中對特定行為的警示性聲明。

網絡擴展解釋

“诰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诰誡”意為告誡,特指上級對下級或權威者對受命者的嚴肅勸告與警示。例如:“老師诰誡學生遵守紀律”(、)。

二、詞語構成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君主對臣民的訓示,如清代文獻中“敕書诰誡”(、)。
  2. 現代用法:可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表示嚴肅的提醒,如“诰誡國民保持冷靜”(、)。

四、例句參考

五、近義詞與辨析

總結來看,“诰誡”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語境,需結合權威性和告誡目的來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骜主寶奁拔樹撼山并吞俾晝作夜撤消赤光赤晴籌維詞匠撮擁蹙削打乖兒琱辇訂約斷無此理放鷹逐犬番來覆去奉巾栉馮依佛眼敷于散龜駞行貨赫赫炎炎侯弓還可以花衫戶扇尖峭翦喪徑踰具載看脈理至廬兒旅遊鞋馬槊母昆逆眚旁坐叛衍泡制披裘負薪籤字奇齡窮泉朽壤跧蹙熱腸人身自由忍心害理盛食厲兵訟牍貪荒天台山踠跌宛轉繩隗山瞎賬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