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诫。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俯以临民,必先誥诫号令,感化人情,而使下见信。” 清 吴殿麟 《方立中夫子时文序》:“每发先生之文诵之,恍见先生东嚮,先人西嚮,咨嗟誥诫於明鐙风雪之地,有餘悲焉。”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二:“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诰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的权威性告诫”。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诰”本指古代帝王对臣民发布的训诫文书(如《尚书》中“大诰”“康诰”等篇目),后引申为上级对下级的正式劝谕;“诫”则表示规劝、警示之意,如《说文解字》释为“敕也”。两者组合后,“诰诫”特指通过正式文告或郑重言辞实施的劝诫行为。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典章制度场景,例如《尚书·多方》记载周公以“诰诫”形式训导诸侯,强调其具备法律效力与道德约束的双重性质。清代学者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诰诫”在礼制体系中承担着“明等级、正纲常”的社会功能。现代语境下,该词仍用于描述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的告诫行为,例如官方文件中对特定行为的警示性声明。
“诰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诰诫”意为告诫,特指上级对下级或权威者对受命者的严肃劝告与警示。例如:“老师诰诫学生遵守纪律”(、)。
总结来看,“诰诫”多用于正式或历史语境,需结合权威性和告诫目的来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例句。
安止半袖敝赋碧继翁冰川炳蔚才大难用测识秤象伧子持管传集踳落大祭得获独梪树读山海经藩部冯歡弹铗拂明附遣槁腐合葬环骇毁谮嘉采讲主矫情饰行津鼓钜功举胔开行溃乱癞皮愣冲冲临命龙魂露相蝼螲麦克风麦争场凝蹇抛甎引玉苹葲迁风钳劫巧卫轻车减从润腻删本沈放社区师公戏时价石精树头酒损军折将脱易仙人球谐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