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踠跌的意思、踠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踠跌的解釋

謂手足拳曲而颠仆。《周禮·天官·瘍醫》“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漢 鄭玄 注:“折瘍,踠跌者。” 孫诒讓 正義:“踠跌,謂手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損支體,故謂之折瘍。” 唐 柳宗元 《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 冀 之北土,馬之所生,凡其大耳短脰,拘攣踠跌,薄蹄而曳者,皆可以勝百鈞,馳千裡。”集注引 童宗說 曰:“踠,足跌也,曲腳也。跌,差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踠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手足因彎曲或抽搐導緻跌倒的狀态。根據《周禮》和唐代文獻,該詞多用于描述肢體蜷曲、失衡跌倒的情形,常見于古代醫學或動物(如馬匹)行為記載中。

二、字義分解

  1. 踠(wǎn):指腳部彎曲無法伸展,如《說文解字》中“馬踠足”即馬蹄彎曲狀态。
  2. 跌(diē):原指摔倒,引申為下降、頓足等含義,如“跌跤”“跌價”。

三、文獻用例

柳宗元在《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中曾用此詞描述馬匹:“拘攣踠跌,薄蹄而曳者”,指馬因足部彎曲導緻步履蹒跚。

四、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專業領域。需注意與形近詞“踒跌”(跌傷)、“踣跌”(跌倒)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出處,可參考《周禮注疏》或柳宗元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踠跌:令人意外的跌倒

踠跌(wǎn diē)一詞是指令人意外的跌倒或摔倒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足部部首“⻊”(步),右邊是軒部部首“宣”(宣揚)。踠跌的拆分筆畫為17畫。

踠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踠跌被寫作“躍⻊”,其中“躍”表示跳躍,“⻊”表示腳步。因此,踠跌在古代的意思是“跳躍時失足跌倒”。

在繁體字中,踠跌被寫作“躍踣”,其中“躍”表示跳躍,“踣”表示跌倒。繁體字中的踠跌強調了跳躍導緻的跌倒。

以下是關于踠跌的例句:

例句1:他意外踠跌在樓梯上,摔得鼻青臉腫。

例句2:小明高興得手舞足蹈,結果一不小心踠跌了一跤。

踠跌的近義詞有跌倒、摔倒、墜落等。這些詞都表示意外失去平衡導緻身體向下傾斜或碰到地面。

踠跌的反義詞可以是站立、站穩、行走等。這些詞表示保持穩定的姿勢或動作,與意外跌倒相對。

除了描述意外跌倒的情況外,踠跌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踯躅(zhí zhú,猶豫不決)、踉跄(liáng qiàng,行走不穩)等,這些詞語都與踠跌有着相似的動作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