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踠跌的意思、踠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踠跌的解釋

謂手足拳曲而颠仆。《周禮·天官·瘍醫》“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漢 鄭玄 注:“折瘍,踠跌者。” 孫诒讓 正義:“踠跌,謂手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損支體,故謂之折瘍。” 唐 柳宗元 《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 冀 之北土,馬之所生,凡其大耳短脰,拘攣踠跌,薄蹄而曳者,皆可以勝百鈞,馳千裡。”集注引 童宗說 曰:“踠,足跌也,曲腳也。跌,差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踠跌”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使用。《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肢體彎曲或失穩的狀态”,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其一指肢體蜷曲的動作形态,如《說文解字注》中提及“踠,屈也”,形容關節彎曲的生理表現;其二引申為行動失當或處境困頓,例如《方言》中載“跌,蹶也”,可理解為因動作失控導緻的失衡狀态。該詞常見于中醫典籍描述筋骨病症,或文學作品中比喻行事受挫。

在權威文獻中,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踠”為“足宛屈”,而“跌”在《廣韻》中注為“足失據也”,兩者連用構成複合詞,其語義融合了肢體動态與抽象困境的雙重意象。目前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多作為古漢語研究或方言考據的對象。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踠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手足因彎曲或抽搐導緻跌倒的狀态。根據《周禮》和唐代文獻,該詞多用于描述肢體蜷曲、失衡跌倒的情形,常見于古代醫學或動物(如馬匹)行為記載中。

二、字義分解

  1. 踠(wǎn):指腳部彎曲無法伸展,如《說文解字》中“馬踠足”即馬蹄彎曲狀态。
  2. 跌(diē):原指摔倒,引申為下降、頓足等含義,如“跌跤”“跌價”。

三、文獻用例

柳宗元在《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中曾用此詞描述馬匹:“拘攣踠跌,薄蹄而曳者”,指馬因足部彎曲導緻步履蹒跚。

四、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專業領域。需注意與形近詞“踒跌”(跌傷)、“踣跌”(跌倒)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出處,可參考《周禮注疏》或柳宗元文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山舉鼎骠姚碧柰柴立不阿酬答除放寸縷大腦皮層刀錢大殺低三下四鬥殺頓困躲窮鳳歌風暈覆車之軌符任國器韓孟蚶鲊喉急換羣鵝洊雷監食檢制角難燋折家山家族制度掎裳連袂九世君子坑岸虧蟾澇窪地流竄流沔流網漏奪螺書露犬米囊花尼庵破鏡重圓破題兒第一遭剖棃敧斜商蕀生學家石奁泰山讨獵通房銅鏡反應團委危患倭人寤宿梧桐一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