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訴狀。 宋 趙抃 《次韻程給事見寄》:“訟牘自憐無日暇,詩筒翻喜入秋新。”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考代書》:“以故觀其訟牘,雖 臯陶 亦必裂眦;訊其口供,即 龍圖 為之發笑。”
“訟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曆史文獻引用:
宋代趙抃在《次韻程給事見寄》中提到“訟牘自憐無日暇”,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亦用此詞描述訴狀審查的場景。
這些用例表明,“訟牍”常見于古代司法語境,強調其作為官方文書的正式性。
詞義延伸:
“牍”本義為書寫載體,後擴展為公文代稱;“訟”則聚焦于争辯性質,二者結合後特指與訴訟相關的正式文件。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福惠全書》等古籍或詞典。
《訟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訟”和“牍”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
筆畫:
《訟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其中“訟”意為争論、紛争,指的是争議性較強的事情;“牍”意為文書、書信。因此,《訟牍》指的是處理争議或紛争所使用的文書或書信。
繁體字為「訟牘」。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訟牍》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碑刻。
1. 他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詳細的訟牍。
2. 律師幫他撰寫了一封有效的訟牍。
1. 訟案
2. 牍書
3. 訟辯
4. 牍狀
1. 訴狀
2. 申訴書
3. 訴訟文件
調解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