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 不姜之山 , 黑水 窮焉……又有 隗山 ,其西有丹,其東有玉。” 郭璞 注:“音如 隗嚻 之隗。”
“隗山”是一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山名,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隗山(拼音:wěi shān)是《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提到的一座山,其地理位置被描述為“大荒之中”,西側有丹砂礦,東側有玉石資源。
文獻出處與注解
據《山海經》記載:“又有隗山,其西有丹,其東有玉。” 東漢學者郭璞為此作注時,特别标注了“隗”字的讀音與“隗嚻(隗嚣)”中的“隗”相同,即讀作“wěi”。
現代應用與補充
現代工具書(如查字典、愛站小工具)中,“隗山”主要作為古文詞彙收錄,未涉及現代引申義或常用語境。目前未檢索到該詞的反義詞或近義詞信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山海經》中隗山的地理位置或相關神話,建議查閱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地理研究資料。
《隗山》是一個地名,指代位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座山,也是一座著名的名山。
《隗山》的拆分部首為隗(阝)和山(山),其中阝為邊旁,山為主體部分。
《隗山》的總筆畫為12畫,其中隗為8畫,山為4畫。
《隗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和曆史,據說山名因當地一位姓隗的人而得名。
《隗山》的繁體字為「闈山」。
在古時候,「隗山」一詞的寫法可能不盡相同,具體寫法可能根據個人習慣和字體流派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1. 那座《隗山》的風景非常美麗。
2. 我們計劃下周去遊覽一下《隗山》。
隗山并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因為它通常以地名的形式出現。
《隗山》的近義詞有:關山、嶽山、嵩山等。
《隗山》的反義詞是沒有明确的對立詞,因為它指代的是一個具體的地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