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槊的意思、馬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槊的解釋

古代在馬上使用的長矛。 南朝 梁簡文帝 《馬槊譜序》:“馬槊為用,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戎容兵械·馬槊》:“按 曹操 父子,橫槊賦詩于鞍馬之間,則馬槊之事,已見于此矣。豈其事之所起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槊是古代騎兵作戰中使用的一種長柄武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馬槊指騎兵在馬上使用的長矛類長兵器,主要用于沖鋒刺殺。其形制通常超過普通長矛,兼具穿刺與劈砍功能,是重裝騎兵的标志性武器。

二、曆史背景

  1. 軍事發展:盛行于魏晉至隋唐時期,因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騎兵成為戰場主力。南北朝時期的重裝騎兵對決推動了馬槊發展。
  2. 貴族象征:造價昂貴(需複合木材與多層漆膠工藝),僅世家門閥将領能配備,如荥陽鄭氏、隴西李氏等貴族子弟常執槊作戰。

三、文化象征

•勇武精神:成語"橫槊賦詩"(曹操父子典故)體現将領文韬武略 •身份标識:南朝梁簡文帝曾編撰《馬槊譜序》,将制槊技藝視為貴族藝術;羊侃等名将以精妙槊術彰顯身份 •猛将代稱:北齊高敖曹因槊術超群被比作項羽

四、形制特點

根據文獻記載:

注:更多曆史細節可查閱《梁書·羊侃傳》《北齊書·高敖曹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槊是什麼意思

馬槊是一種古代軍事用具,是一種長柄的兵器,用來對敵方發動攻擊。在古代戰争中,騎兵常常使用馬槊作為主要武器。

馬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槊的拆分部首為馬(部首馬),由8劃組成。

馬槊的來源

馬槊作為一種兵器,來源于古代中國的軍事文化。在古代,騎兵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馬槊作為騎兵的主要武器得到了廣泛應用。

馬槊的繁體

馬槊的繁體為馬槊。

古時候馬槊的漢字寫法

馬槊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馬鎖。

馬槊的例句

1. 騎兵手握馬槊,奮勇向前。

2. 出征前,将士們都經過嚴格的馬槊訓練。

馬槊的組詞

馬槊沒有常見的組詞。

馬槊的近義詞

馬槍、馬镫

馬槊的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馬槊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