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的意思、伏龙凤雏的详细解释
伏龙凤雏的解释
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 问为谁,曰:‘ 诸葛孔明 、 庞土元 也。’”后因以指 诸葛亮 (字 孔明 )和 庞统 (字 士元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水镜 曰:‘ 伏龙 、 凤雏 ,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词语分解
- 伏龙的解释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
- 凤雏的解释 小凤凰。喻年少而将有作为的人庞统有凤雏之称详细解释.幼凤。《洞冥记》:“ 方朔 再拜於帝前曰:‘臣东游 万林 之野,获九色凤雏。’”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成王 ﹞四年, 旃涂国 献凤雏
网络扩展解释
“伏龙凤雏”是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现多用于比喻隐而未现的杰出人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伏龙指“卧龙”诸葛亮,凤雏指庞统(字士元)。两人均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和军事家,后泛指尚未显露才华的能人。
二、出处与典故
- 历史出处: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司马徽曾对刘备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即指诸葛亮和庞统。
- 典故背景:刘备求教于司马徽时,后者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引出两位人才,奠定成语的褒义基调。
三、现代用法
- 比喻意义:形容具备卓越才能但尚未被发掘或重用的人,强调“隐而未现”的状态。
- 感情色彩:褒义词,常用于称赞潜力非凡的个体。
四、示例与应用
- 例句: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提到:“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延伸场景:现代可用于学术、职场等领域,形容低调却能力出众的人。
五、注意点
- 常见误读:部分资料误将出处归于《左传》(如),实际应以《三国志》及裴注为准(需注意此网页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高权威来源)。
总结来看,“伏龙凤雏”既承载了三国历史典故,也在现代语境中延续了褒奖人才的内涵。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可查看《三国志》相关章节或司马徽荐才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龙凤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隐藏在平凡中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伏龙和凤雏。其中,伏字的部首是人,凤字的部首是鸟。伏字的笔画数为5,凤字的笔画数为9。
《伏龙凤雏》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两种神奇动物,龙和凤凰。龙象征着力量和智慧,凤凰则象征着美好和吉祥。因此,这个成语意味着潜藏着伟大才能的普通人。
《伏龙凤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古代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是,《伏龙凤雏》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相似,没有特别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使用《伏龙凤雏》的例句:
他虽然平凡,却是一个《伏龙凤雏》,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其他组成《伏龙凤雏》的词语包括:伏龙、凤雏。
与《伏龙凤雏》类似意义的成语有:隐龙藏虎、埋没天才。
与《伏龙凤雏》相反意义的成语有:平凡无奇、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览...
暧廼虣出宝翰陂沟唱游禅铠臣邻出幽升高错用大雨滂沱等给登擥琱弓丁壮逗点炖牛肉蠹书客繁词梵席反训飞禽罟罟鬼把戏呵佛祖河干黑甲后蹑奂若昏聩假拱简板对交纳嘉友晶体稽壅畯儒克伐伶人谧安米醋瞑想缗蛮辟公扑箠普陀穷悟七液悛慎如蚁慕膻设修舒安私邪塘坟天壤体沉通海退青惋慨委迹贤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