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詩書于紙片,卷成小團,任人拈取,據詩意以定可否的一種遊戲。 宋 黃機 《眼兒媚》詞:“詩鬮酒戲成孤負,春事已闌珊。” 清 鄭燮 《寄許衡山》詩:“好事春泥修茗竈,多情小碗覆詩鬮。”
“詩阄”是一種古代文人遊戲,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定義
詩阄(拼音:shī jiū)指将詩句寫在紙片上,卷成小團後供人隨機抽取,參與者需根據抽中詩句的意境或内容進行創作、對答或判定結果。這種遊戲結合了文學創作與隨機性,常見于文人雅集。
曆史背景與文學例證
宋代文人黃機在《眼兒媚》中提及“詩鬮酒戲成孤負”,清代鄭燮《寄許衡山》也有“多情小碗覆詩鬮”的描述,說明該遊戲在宋、清時期流行于文人群體,常用于酒宴或聚會助興。
“阄”字的結構與功能
“阄”本義為抓阄,即通過抽取标記紙團決定事務(如占卜、分配等)。詩阄在此基礎上融入詩歌元素,将隨機性與文學創作結合,既考驗參與者的即興能力,也增添雅趣。
文化意義
詩阄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詩歌的娴熟運用和娛樂精神,兼具競技性與藝術性,是傳統文化中“以文會友”的典型形式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遊戲規則或曆史記載,可參考《眼兒媚》《寄許衡山》等文獻原文。
詩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裝抽籤的容器。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讠”字部首,右邊是“巛”字部首,總計9畫。
詩阄的部首拆分為:“讠”和“巛”。
詩:詞頭
阄:巛+咺。
詩阄一詞源自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在進行文學創作或者進行學術講座時,常常采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順序。詩阄就是裝抽籤的容器。
詩阄的繁體字為“詩阄”。
古代漢字寫法通常與現代不同。關于詩阄的古代寫法,曆史上有多種記載,如“詩碭”和“詩觀”。
1. 請将名字寫在紙條上,放入詩阄中。
2. 比賽的抽籤儀式上,他從詩阄中抽到了第一位。
1. 詩人:以詩為表現形式的創作家。
2. 阄茨:古代對裝抽籤的容器的稱呼。
1. 抽籤盒:用于裝抽籤的盒子。
2. 抽籤筒:用于裝抽籤的筒狀容器。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