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斬的意思、抄斬的詳細解釋
抄斬的解釋
[be arrested and be headed] 沒收家産,斬殺當事人
身犯抄斬重罪
詳細解釋
抄家斬首。 魯迅 《呐喊·藥》:“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越劇《二度梅》:“想他家還有一子 梅良玉 ,常言斬草要除根,我今日前往 梅 家抄斬滿門。”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斬的解釋 斬 (斬) ǎ 砍斷:斬斷。斬首。斬決。斬除。斬草除根。斬釘截鐵。先斬後奏。披荊斬棘。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抄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抄"和"斬"兩個動詞組合而成,特指中國古代一種極其嚴酷的刑罰。其核心含義是:
- 抄:指抄家,即官府強行搜查并沒收罪犯(有時包括其親屬)的全部家産、房屋、田地等。
- 斬:指斬首,即處死罪犯(通常也株連其親屬)。
因此,"抄斬"的完整意思是:對罪犯及其親屬(通常是直系親屬,如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等)執行抄沒家産并處死的刑罰。 這是一種株連制度 下的極端懲罰方式,目的在于徹底消滅罪犯的家族及其經濟基礎,以達到震懾和根除“後患”的目的。
詳細解釋與權威參考:
-
刑罰性質(株連性): "抄斬"并非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家族(通常指"滿門"或"九族")。它體現了古代"連坐"、"族誅"的殘酷法律思想,一人犯罪,親屬無辜受牽連。例如: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對"抄斬"的解釋為:"舊時刑罰。謂沒收家産,斬殺全家。"(注:《漢語大詞典》是中國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 《辭海》(第七版) 雖未直接收錄"抄斬"詞條,但在相關條目(如"族誅"、"連坐")中闡述了這種株連家族并處死的刑罰原則。(注:《辭海》是中國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辭典之一,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曆史應用: "抄斬"是古代,特别是明清時期,用于懲罰謀反、大逆、嚴重叛國等"十惡不赦"重罪的常見刑罰。著名的曆史事件如:
- 明代方孝孺案: 因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诏書,被誅"十族"(包括其門生),是"抄斬"的極端體現。此事記載于《明史·方孝孺傳》 。(注:《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研究明代曆史的權威正史)
- 清代文字獄: 許多涉及文字獄的案件,如莊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等,涉案者及其親屬常被處以"抄斬"。相關案例可見《清史稿》 或清代檔案史料。(注:《清史稿》是記載清代曆史的重要史書,雖為未定稿,但史料價值極高)
-
相關術語:
- 滿門抄斬: 這是"抄斬"最常見、最完整的表達形式,強調株連範圍是整個家族。
- 株連九族: 指株連範圍極其廣泛(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常與"抄斬"并用。
- 籍沒: 即"抄家",沒收財産。
- 棄市/斬首: 即公開處決。
"抄斬"(常表述為"滿門抄斬")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其核心是對犯有重罪者(如謀反)及其親屬同時實施抄沒全部家産 和執行斬首 的懲罰。它深刻反映了封建法律中株連制度 的野蠻性和專制統治的嚴酷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描述曆史事件或文學作品中涉及此類刑罰的情節。
網絡擴展解釋
“抄斬”是古代的一種刑罰,指在處決罪犯的同時,沒收其家産并牽連家人受刑。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抄斬”由“抄家”和“斬首”兩部分構成:
- 抄家:沒收全部家産;
- 斬首:處決罪犯本人或連帶處決其親屬。
這種刑罰常見于古代中國,尤其是針對謀反等重罪,例如“滿門抄斬”即全家處決并沒收財産。
-
刑罰特點
- 連坐性質:不僅懲罰罪犯,還波及家人,如魯迅小說《藥》中提到“連他滿門抄斬”,反映封建法律的殘酷性。
- 重罪適用:多用于謀逆、叛亂等威脅統治的罪行,如《文明小史》中“全門抄斬”的描寫。
-
曆史與文學例證
- 越劇《二度梅》中,主角因家族被誣陷而面臨“抄斬滿門”,體現斬草除根的懲治邏輯。
-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具現實意義,主要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
-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古代律法文獻或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罷辜班勞鼈殼采緝蠶莓冊書饞佞差岐吃空沖散愁陰吹氣勝蘭樗散材代字大咎端拜福利膚末支離輔助菰粱谷粜呵遣畫集夥計扈養蹇步建竪緘題鲸海經制錢扃戶救民水火開折珂衞闚看琅園練形術六畜興旺流號路脈馬兜鈴麻蕡目量意營撚轉兒鳥伏獸窮鳥男女拟經朋樽搶窩去耦韶稚聲求氣應神宗石梯蜓蚞望雲骓紋路吳濞烏斯懷亞鄉利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