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貸負的意思、貸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貸負的解釋

借貸賒欠。 明 歸有光 《沉引仁妻周氏墓志銘》:“ 引仁 先有所貸負,年久,主者往往棄責,或忘之。孺人皆疏記,次第以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貸負"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和《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債務承擔(詞義核心) 指借貸行為形成的債務責任,包含本金與利息的雙重義務。《說文解字》注"貸,施也""負,恃也",組合後特指"因接受他人財物施予而形成的依存關系",常見于古代地契文書。

  2. 責任轉嫁(引申義) 在《漢書·食貨志》中記載:"豪強貸負于民,歲倍其息",此處引申為強勢方通過借貸将經濟壓力轉移至弱勢群體的行為模式,該用法在宋元契約文書中尤為突出。

  3. 道德義務(文化延伸) 《朱子語類》卷十三有雲:"受人之惠當思貸負",此處将經濟借貸關系升華為道德層面的恩義償還觀,體現了儒家"信義相報"的倫理價值體系。

典型用例可見北宋《袁氏世範》:"貸負毋過其力",強調債務規模不得超過償還能力的古代風險管理智慧。該詞在明清方志中多與"權子母"(本金生息)概念并提,反映傳統借貸關系的完整鍊條。

注:本文釋義參考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貸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貸負”指借貸賒欠,即通過借款或賒賬的方式形成債務關系。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直接使用。


二、字義分解

  1. 貸(dài):
    • 核心含義為“借入或借出”,如“貸款”;
    • 引申為“推卸責任”(如“責無旁貸”)或“寬恕”(如“嚴懲不貸”)。
  2. 負(fù):
    • 本義為“背負”,如“負荊請罪”;
    • 引申為“承擔”(如“負責”)、“虧欠”(如“負債”)或“違背”(如“負約”)。

三、出處與例句

該詞可見于明代歸有光《沉引仁妻周氏墓志銘》:

“引仁先有所貸負,年久,主者往往棄責,或忘之。孺人皆疏記,次第以償。”
(意為:沉引仁早年有借貸賒欠,時間久了,債主常放棄追讨或遺忘,但其妻周氏詳細記錄并逐步償還。)


四、現代使用場景

當前“貸負”一詞已不常見,但可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梂白衣戰士綁拖杯蛇鬼車鞭拊補選漕院塵堀侈長崇明籌兵詞柄道路藉藉遞車頂批短生訪事員祓除耕壟攻刼過七海氣好說歹說話盒子黃箓嗟來食戒路金錢蔔進趣開承兩隣吏幹露華率心賣腦的莫弗謀臣木夯慕襲槃護撲認樯竿竊統惬意傾筐倒庋窮坑全實入寐實幹豎牛笥腹素景條三窩四題肩問疑五部閑適消化酶西湖處士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