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似的意思、送似的詳細解釋
送似的解釋
送與;送給。 唐 韓愈 《誰氏子》詩:“誰其親友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宋 黃庭堅 《次韻錢穆父贈松扇》:“銀鈎玉唾明璽紙,松箑輕涼并送似。”
詞語分解
- 送的解釋 送 ò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送信。送審。輸送。護送。呈送。 贈給:送禮。贈送。雪中送炭。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送。送别。送親。 丢掉:斷送。 收迎取接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似的解釋 似 ì 相類,像:相(乶 )似。類似。似是而非。 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應如此。 表示比較,有超過的意思:一個高似一個。 似 ì 〔似的〕跟某種情況或事物相似,如“他樂得什麼似似”。亦作“是的”
網絡擴展解釋
“送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總結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sòng sì
- 釋義:意為“送與;送給”,表示将某物贈予他人。
文學例證
- 唐代韓愈《誰氏子》詩:“誰其親友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 宋代黃庭堅《次韻錢穆父贈松扇》:“銀鈎玉唾明玺紙,松箑輕涼并送似。”
——兩例均以“送似”表達贈送的動作。
結構分析
- “似”的作用:此處“似”并非現代漢語中“相似”的含義,而是作為動詞後綴,與“送”結合構成複合動詞,增強動作性(類似“送與”結構)。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代詩詞或文言文,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需注意其讀音為sòng sì,而非“似”的其他發音(如shì)。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全唐詩》《山谷集》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似的意思
《送似》是一個成語,指的是送别好友時,如同送别自己一樣舍不得離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送似》的部首是“辶”,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送似》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别》一文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來,人們便用“送似”來形容離别之情。
繁體
繁體字為「送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送似」的古時寫法為「送似戈」。
例句
他們之間的友誼深厚,分别時相互間的送似之情溢于言表。
組詞
送别、送行、似水流年、似曾相識
近義詞
不舍離别、戀戀不舍
反義詞
不送不似、冷漠離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