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禮的意思、伏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禮的解釋

猶言陪禮。《水浒傳》第三七回:“我們且請仁兄到敝莊伏禮請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禮”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屈身行禮
    指古代一種行禮方式,行禮時需屈身至地面,表達對長輩、上級或重要人物的恭敬與敬仰。
    示例:在正式場合或祭祀儀式中,行伏禮以示尊崇。

  2. 賠禮道歉
    引申為因過錯向他人緻歉,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
    示例:《水浒傳》第三七回提到“伏禮請罪”,《西遊記》中十王“伏禮”以表歉意。


二、使用場景與演變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西遊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禮

伏禮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伏字的部首是人,共有5畫;禮字的部首是示,共有5畫。

來源

伏禮一詞源自于《周禮·天官冢宰》:“三王再祀,如王禮之制,王用伏羊以為成王旅”,意為向神明表示敬意的行為。

繁體

伏禮的繁體字是俘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伏和禮的形狀稍有不同。伏字在古代寫作「匐」,禮字在古代寫作「宅」。

例句

他對長者行了一禮,表達了他的尊重之情。

組詞

伏地、伏案、禮貌、禮儀、大禮堂

近義詞

拜谒、頂禮膜拜、行禮

反義詞

冒犯、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