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絷的意思、羁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絷的解釋

亦作“羇縶”。1.馬絡頭和馬缰繩。《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夫負羈縶,執鈇鑕,從君東南西北,則是臣僕庶孽之事也。”《韓詩外傳》卷七:“如皆守社稷,則孰負羇縶而從?”

(2).束縛;拘禁。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夫言不降者,明隱逸之為高也;不辱者,知羈縶之為洿也。”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果然又羈縶,不得歸耡耰。” 清 吳偉業 《松鼠》詩:“本是居嶄巖,無端被羈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羁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指馬絡頭和馬缰繩,即用于束縛或控制馬匹的工具。

    • 例證:《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負羁絷”即背負馬具,跟隨君主出行。
  2. 引申含義:指對人的束縛、拘禁或困擾,表達受限制無法自由的狀态。

    • 例證:唐代韓愈在《寄三學士》中用“羈縶”形容自己被事務牽絆,無法歸鄉。

二、詞源與用法

三、相關辨析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公羊傳》《韓詩外傳》等古籍原文(來源、3)。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羁絷:定義與來源

《羁絷》(jī zhi)是一個漢字詞,由“羁”和“絷”兩個字組合而成。

“羁”首部為“羊”,末部為“基”,總計兩畫。“羊”代表羊的羊角,表示動物的形狀;“基”代表基礎,表示法律和制度的基本規範。整體而言,“羁”意指用繩子系住動物或人,提醒着他們不能隨意行動。

“絷”首部為“糸”,末部為“至”,共計八畫。“糸”是象征線的形狀;“至”表示走到極限,不得再前進。因此,“絷”意為束縛、限制。

《羁絷》一詞源自《詩經·秦風·羔羊》,後來每到農曆十月天氣寒冷時,人們便用繩子将牲畜捆綁住,以阻止其四處亂跑。因此,“羁絷”也表示繩索用于約束或限制。

繁體寫法與古時字形

《羁絷》的繁體寫法為“羈絏”。

古時的寫法中,“羁”部分“羊”的下方有一“巾”字,表示用頭巾束縛,意味着通過束縛約束人或動物;“絷”部分“至”的上方有一“糸”字,表示束縛的繩子。整個字形更加生動形象,表達了束縛和限制的含義。

例句和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他感到自己被羁絷得無法自由行動。

近義詞:約束、拘束、限制。

反義詞:解脫、自由。

組詞

羁絷處,羁絷系,羁絷契,羁絷之責,羁絷而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