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絕口的意思、絕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絕口的解釋

(1) [stop talking]∶住口(隻用在“不”字後)

贊不絕口

(2) [keep one’s mouth shut]∶閉口不說;不開口

絕口不提

詳細解釋

(1).閉口;住口。《漢書·丙吉傳》:“ 吉 絶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後漢書·袁譚傳》:“言未絶口,頭已斷地。”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接過客俗子,絶口不挂時事,務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經過這次失敗後,他絕口不談發財。”

(2).滅口。《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居數月,祝詛事發覺,有司按驗, 胥 惶恐,藥殺巫及宮人二十餘人以絶口。”

(3).謂食品之味極美。 三國 魏 曹植 《謝賜柰表》:“柰以夏熟,今則冬生;物以非時為珍,恩以絶口為厚。”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飲馔·肉食》:“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絶口不能形容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絕口”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需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辨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核心義項:

一、閉口不言的否定性語義 指刻意中止言語行為,多用于表達回避或拒絕的态度。如《漢書·丙吉傳》記載“吉絕口不道前恩”,體現人物對往事的緘默态度。該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多用于“絕口不提”的固定搭配,強調對敏感話題的刻意回避。

二、持續言說的肯定性語義 作副詞時表示言語行為的持續性,常見于“贊不絕口”等成語結構。清代劉鹗《老殘遊記》第二回“不絕口稱贊”即屬此類用法,突出口頭表達的連貫狀态。此義項多用于褒義語境,表示對人事物的高度評價。

語義演變方面,《說文解字》釋“絕”為“斷絲也”,引申出“中斷”與“極緻”雙重含義,構成“絕口”一詞的語義矛盾現象。這種正反同詞的特性在漢語詞彙中具有類型學價值,需結合語用場景辨别具體指向。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指出,唐代已出現兩種用法并存的語料證據。

網絡擴展解釋

“絕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使用場景:

一、基本釋義

  1. 住口(多用于否定形式)
    通常與“不”連用,表示“不住口”,常用于對某人或某事的稱贊。例如:“贊不絕口”。

  2. 閉口不提;刻意回避
    指對某事保持沉默,不願或不敢提及。例如:“他絕口不提過去的恩怨”。


二、延伸含義

  1. 滅口(古義)
    古代文獻中偶指通過極端手段阻止他人洩密,如《漢書》中“藥殺巫及宮人以絕口”。現代已較少使用。

  2. 形容事物極美(罕見用法)
    三國時期曹植曾用“絕口”形容食物美味,如“恩以絕口為厚”,但此用法現今罕見。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奉闇門保和辨位别風淮雨鼈飲沖夷賜沐翠圍珠繞麤袍糲食大五金踧迫豆腐乳跺足杜十姨笃守二地主福國廣求圭筚龜鱗绲邊華辯花朵花間集壺公龍回指谏列計慮勁猛酒宴久湮砍土镘姱志饋赆闊遠離流沒出産門冬模畫镆耶鳥烏逆告潘令鵬虱疲劇僑家骐駵煞回十八般武藝衰德疏惶水寨樹雞鎖桔天翻地覆天士蔚映霧扃無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