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辭的意思、決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辭的解釋

亦作“ 決詞 ”。表示确定語氣的助詞。與“疑辭”相對。 唐 柳宗元 《複杜溫夫書》:“所謂乎、歟、耶、哉、夫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也邪通用例》:“使不達此例,則以疑詞為決詞,而于古人之意大謬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辭"是古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術語,指具有決斷性語義特征的虛詞。該概念最早見于清代學者劉淇《助字辨略》,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語法史》中系統論述其特性,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

一、語義功能 表示說話者對命題的确定性判斷,常見于陳述句和判斷句。典型詞例包括"必""定""實""誠"等副詞,如《論語》"仁者必有勇"中的"必",即通過決辭強化論斷語氣。

二、語法特征 常與否定詞構成對立關系,形成"決辭-疑辭"的語法系統。如"必-未""固-或"的對舉用法,在《左傳》《孟子》等先秦文獻中尤為突出。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這類詞具有"排除其他可能性"的語法功能。

三、曆時演變 漢代以後逐漸分化為兩類:一是保留決斷義的副詞群(如"确實""當然");二是轉化為關聯詞,如"雖"由決辭轉為讓步連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漢語虛詞研究》收錄了該詞的曆時演變軌迹。

主要參考文獻: 王力. 漢語語法史. 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北京大學出版社 近代漢語虛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決辭”是漢語語法中的一個術語,指表示确定語氣的助詞,與表示疑問的“疑辭”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決辭(又稱“決詞”)是古代漢語中用于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助詞,常見于文言文。例如“矣”“耳”“焉”“也”等字,均用于句末表達确定性結論。

  2. 與疑辭的對比
    唐代柳宗元在《複杜溫夫書》中明确區分:“乎、欤、耶、哉、夫”為疑辭(疑問語氣詞),而“矣、耳、焉、也”為決辭。例如“此必然矣”中的“矣”即強化肯定。

  3. 古籍依據
    清代學者俞樾在《古書疑義舉例》中強調,若混淆疑辭與決辭,會導緻對文意的誤解。這體現了決辭在文言理解中的關鍵作用。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決辭的概念主要用于古文研究領域,幫助分析句子的語氣和邏輯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及柳宗元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北太平洋暖流邊餉踩窩子滄澥常古常用承家沖激玉牀屏綽有餘暇竄辱稻雲帝家低級趣味頓摔多歲蠹物佛刹富腴龜蔡歸世國之幹城鼾睡呵咄鴻雪蹤黃縢恢覽講兵将宿肩寬記傳驚世絕俗謹言慎行積因枯槎老來子漣而鱗眴麗億睩老冕帶拿撚鳥卵噢休遷沙情受情逾骨肉曲線圖融渥少旋事職壽具束縛恕心素蘂污卑吳兒先故稀裡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