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博大深沉。《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杜甫傳贊》:“至 甫 ,渾涵汪茫,千彙萬狀,兼古今而有之。” 明 高攀龍 《講義·仁者人也》:“夫子語意渾涵,原無所不該。” 清 陳夢雷 《送官子之蓋州序》:“海之為德坎而能下,窈乎深以有容,其源遠流長,渾涵洋溢而無溪澗湍激漂瀑之态。”
(2).包含;包藏。《宋史·蘇轼傳》:“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鼎甲》:“子文元氣渾涵,如玉在璞中,其光必發。”
(3).含蓄;含混。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三:“ 孟浩然 詩雲:‘江清月近人’, 杜陵 雲:‘江月去人隻數尺’…… 浩然 之句渾涵, 子美 之句精工。” 明 袁宗道 《答汪提學靜峰》:“今復得手教,名言滿紙,益修密行,不被人覷破,尤是妙語,正與弟前答書相合;但隻説得渾涵,而弟發洩太盡。” 清 林則徐 《會谕廣州府轉饬吐那查複買受空趸并遵式具結》:“查本年收繳煙土之後,各國貨船本皆飭照新例,具結寫明‘如有夾帶鴉片,人即正6*法,船貨沒官’字樣,旋因花旗貨船於五月初一日首先進口,彼時新例條款尚未頒到,結内字樣,稍近渾涵,續到各船,遂爾相沿未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渾涵漢語 快速查詢。
“渾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指事物或文風具有廣闊深遠的意境,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或思想内涵的厚重感。例如《新唐書》評價杜甫的詩“渾涵汪茫,千彙萬狀”,清代陳夢雷以“源遠流長,渾涵洋溢”描述海的包容性。
強調容納、涵蓋的特性。如《宋史·蘇轼傳》稱其文章“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清代錢泳用“元氣渾涵”比喻文章内在的深厚底蘊。
多用于文學批評,指表達方式隱晦或留有想象空間。宋代羅大經對比孟浩然與杜甫的詩句,認為前者“渾涵”而後者“精工”。
使用場景: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評論或學術分析,適合描述藝術、哲學等領域的深廣性與模糊性。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現代漢語中“含糊”的貶義混淆。
渾涵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含蓄豐富、意味深長的氣質或言行。它常用來形容人的表達或行為具有内涵和深度,與膚淺、空洞等相對。所以,渾涵一詞表示一個人或事物具有複雜而深沉的内在含義。
渾涵的部首是水(氵)和涵,它共有11個筆畫。
渾涵一詞源自于古籍《詩經·大雅·文王》中的一句古詩:“文王在夏,渾涵其誠。”繁體字為「渾涵」。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的渾涵寫法有時使用「涵」字的上方加兩個點來表示。具體寫法如下:
⺗(水)
一
穴
⺗
⺗
⺗
1. 他說話總是渾涵而深思熟慮,給人一種信任感。
2. 這幅畫的意境很渾涵,讓我沉思良久。
渾厚、含蓄、涵養、渾然、渾然一體
深沉、内斂、含蓄、隽永
膚淺、空洞、表面化、浮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