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謂孝行的感應。《晉書·王祥傳》:“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 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幙,復以供母。鄉裡驚歎,以為孝感所緻焉。”《北史·孝行傳·王頒》:“﹝ 頒 ﹞夜中睡,夢有人授藥,比寤而瘡不痛。時人以為孝感。”《宋史·孝義傳·易延慶》:“ 延慶 居喪摧毀,廬於墓側,手植松柏數百本,旦出守墓,夕歸侍母。紫芝生於墓之西北,數年又生玉芝十八莖。本州将表其事, 延慶 懇辭。或畫其芝來京師,朝士多為詩賦,稱其孝感。”
“孝感”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傳統成語含義
指因孝行引發的感應現象,即子女的孝心感動天地,常伴隨超自然現象。例如:
二、湖北省地名的來源
孝感市得名于東漢孝子董永的傳說,取“孝行感天”之意。該市是長江中遊城市群成員,以孝文化聞名,位列湖北省綜合競争力前六位。
三、其他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偶用于人名,寓意為“孝敬感恩、情感豐沛”。
提示:若需區分具體含義,可結合上下文判斷是描述孝道感應現象,還是指代湖北孝感市。
孝感是由“孝”和“感”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因為對父母孝順而産生的感激、感動之情。
孝字的部首是“子”,總共有7個筆畫。
感字的部首是“心”,總共有13個筆畫。
孝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孝經》中。它指的是兒女對父母的孝順之情。人們常常用這個詞來描述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繁體中,“孝感”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中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代,孝感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比如,在金文中,“孝”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更加古樸。而“感”字在篆書中的形态則相對較為繁複。
1. 他經常表達對父母的孝感,讓人感動不已。
2. 自從開始照顧奶奶以後,我對孝感有了更深的體會。
孝感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如:
1. 感慨:對某事産生強烈的情感感慨。
2. 感恩:對别人的恩情表示感激之情。
孝感的近義詞可以是“感激”、“感動”等。
孝感的反義詞可以是“冷漠”、“忽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