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門島的意思、金門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門島的解釋

中國福建省沿海島嶼,在廈門以東約6千米處。面積133平方千米。丘陵分布廣,環島多港灣。其西有小金門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門島是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一座島嶼,坐落于廈門灣口,東距台灣本島約210公裡,西距廈門約10公裡,地理坐标為北緯24°26′、東經118°20′。該島古稱“浯洲”“仙洲”,南宋時期因地形形似“捍衛海門”而改稱“金門”,寓意“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全島面積約151.6平方公裡,地形以丘陵為主,最高峰太武山海拔253米,海岸線曲折,擁有豐富的花崗岩地貌景觀。

曆史上,金門島是軍事戰略要地。明朝為抵禦倭寇在此設立千戶所,清代屬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管轄,1949年後由台灣地區實際控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兩岸關系中具有象征意義,例如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便發生于此。文化方面,金門保留了大量閩南傳統建築,如聚落古厝、風獅爺信仰,并因高粱酒産業聞名,被稱為“高粱酒之鄉”。2010年,金門與廈門開通“小三通”航線,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樞紐。

參考資料:

  1. 中國國務院《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
  2.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志·地理志》
  3. 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官網“金門縣介紹”專欄
  4. 廈門大學《閩台文化研究》期刊
  5. 新華社《兩岸“小三通”實施二十周年專題報道》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金門島”的解釋如下:

一、地理位置與基本概況

金門島是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的島嶼,位于廈門灣内,東距廈門市約6公裡(退潮時最近處僅約2公裡),西距台灣省約200公裡。島嶼總面積約151.65平方公裡(不同來源數據有133-152平方公裡的差異,可能與統計時間或範圍有關),人口約10.5萬。主島形狀似展翅蝴蝶,多丘陵地貌,最高點為太武山(海拔253米),環島分布多個港灣。

二、曆史沿革

  1. 早期開發:晉代已有蘇、陳等六姓家族為避戰亂遷居此地;唐代設牧馬場,為行政建制之始。
  2. 得名與軍事地位: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築城防倭寇,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命名“金門”。明末鄭成功曾以此為反清基地及收複台灣的跳闆。
  3. 文教發展:南宋朱熹在同安縣任職期間,于島上設燕南書院,推動儒學興盛,獲“海濱鄒魯”美譽。

三、行政歸屬與現狀

曆史上長期隸屬福建省同安縣,1915年設金門縣。1949年後由台灣省實際管轄,但根據2025年最新信息,金門島已正式劃歸福建省金門縣,成為兩岸關系中的重要紐帶。

四、戰略與經濟意義

五、其他特色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曆史記載及最新行政區劃調整動态,部分數據差異可能與統計口徑或時間有關。

别人正在浏覽...

百媚兵費粲花操演長度闡衍持籌握算雠僞斷席訪聞放走蕃王高俎果谲鶴爪轟隆徊腸傷氣家邦甲觀竭節靜化金音計窮力盡駒跋軍簿咀齧郡志君子風钜子開隙窺攻棱線撩火加油論究泥龜剖露侵欲榷政去火癯露胊胊然饒頭人學人之子睿鑒山林隱逸深奧莫測盛才深謀遠慮疏喇喇殊賞肅物提按天體苕荛統稱溫補仙法謝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