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固的意思、負固的詳細解釋
負固的解釋
依恃險阻。《史記·朝鮮列傳論》:“ 右渠 負固,國以絶祀。” 唐 劉禹錫 《天平軍節度使廳壁記》:“王師平 河 南負固之地十有二州。” 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在昔負固喧蚊虻,幹鏌一掃無長鲸。”亦謂有所依恃而頑固。 冰心 《往事(二)》:“他也大聲地說:‘瞞别人,難道要瞞自己的姊姊?’他負固的抵抗着。”
詞語分解
- 負的解釋 負 (負) ù 馱,背(坕 ):負米。負疚。負重。如釋重負。負荊請罪。 擔任:擔負。負責。負累(噄 )。負罪。負荷。忍辱負重。身負重任。 仗恃,依靠:負隅頑抗。自負(自以為了不起)。 遭受:負傷。負屈
- 固的解釋 固 ù 結實,牢靠:堅固。穩固。鞏固。凝固。加固。 堅定,不變動:固執。固定。固本。 本,原來: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鄙陋(見識淺少)。 姓。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負固”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負固”的核心含義是依恃險阻,即依靠險要的地理條件或憑借某種優勢進行固守。其中“負”指依仗、依靠,“固”表示堅固、險要的地勢或條件。
二、引申義
-
頑固抵抗
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軍事或政治上的抵抗行為。例如《史記·朝鮮列傳論》提到“右渠負固,國以絶祀”,指朝鮮王右渠依仗地勢險要抵抗,最終導緻國家滅亡。
唐代劉禹錫的《天平軍節度使廳壁記》中“王師平河南負固之地十有二州”,也指平定依險固守的地區。
-
性格或态度上的固執
現代文學中,冰心在《往事(二)》中寫道:“他負固的抵抗着”,形容人物因有所依恃而表現出頑固态度。
三、相關成語
- 負固不悛:指依仗險阻而不改悔。如《全相秦并六國平話》提到“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将遣師剿平諸國”,強調頑固不化的後果。
四、使用場景
- 曆史與軍事語境:描述地理險要或抵抗行為,如《周禮》中的“負固不服則侵之”。
- 文學與日常表達:用于刻畫人物性格或态度上的固執,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五、注意點
部分來源(如)提到“負固”有“支持、堅固”的含義,但此解釋與主流古籍和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的“依恃險阻”存在差異,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史記》《周禮》等古籍或冰心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固這個詞可以分為“負”和“固”兩個部分。
部首和筆畫:負的部首是貝字旁,固的部首是囗字旁。負的筆畫數為4畫,固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負固》這個詞源于漢語,其中的“負”指負責、擔當,而“固”指堅定、穩定。
繁體:繁體字“負固”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對于“負固”,其字形與現代漢字大緻相同。
例句:他總是能夠負固家庭的重任,保持家庭的穩定和諧。
組詞:負固可以組成其他詞彙,如負固心志、負固自責等。
近義詞:類似的意思的詞有固守、堅持、堅固等。
反義詞:與負固意思相反的詞有搖擺、動搖、不固定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