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深切的懷念。《文選·曹摅<思友人>詩》:“延首出階檐,佇立增想似。” 李善 注引《莊子·徐無鬼》:“夫 越 之流人,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甞見於國中而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茲久者,思人茲深乎。”
“想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深切的懷念,多用于文學或古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因長久離别或情感深厚而産生的強烈思念,帶有“睹物思人”的意境。例如《文選·曹摅詩》中“延首出階檐,伫立增想似”,通過動作描寫體現對友人的深切挂念。
語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莊子·徐無鬼》的典故:越國人流亡他鄉,隨着時間推移,見到與故國相似的事物也會感到欣喜,說明“離别愈久,思念愈深”。李善在注解中引用此典,進一步強化了“想似”的情感深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詞彙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文選》相關注解。
《想似》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形容某人的樣子或舉止與另外一個人或事物非常相似。它用來形容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想似》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目”,其中“心”表示“情感”、“内心”,“目”表示“眼睛”。
它的總筆畫數是13筆,其中“想”有11筆,“似”有8筆。
《想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養生主》中。在文章中,莊子用這個成語來描述人與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
《想似》的繁體字為「像似」。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想的字形較為簡化,與現代相比有所區别。似字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他的舉止想似江南文人,卻生活在北方農村。
這座公園的建築風格想似古希臘的風格,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
類似、相似、相同、相像
類似、相似、相同、如同、仿佛
不同、截然不同、迥異
【别人正在浏覽】